本报通讯员 史飞飞 张 军 本报记者 郭 震
昨天,走进位于新华区的胜科工贸小区,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远远望去,曾经斑驳的墙面已被重新修缮粉刷,换成了淡雅的米黄色,与周围郁郁葱葱的绿植相映成趣。这个老旧小区正以全新的姿态完美融合于整个城区。
粉刷一新的墙体,让小区居民感觉舒适;路面平整的小巷街道上,行人如织、脚步从容……市委、市政府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所需、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加快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市直相关部门和运河区、新华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微”提升让背街小巷展现新姿
纵横交错的背街小巷,既“背”离主次干道,又“小”到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但它们却关系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反映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路面破损、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居民,成为城市治理的堵点、痛点。
光明街作为运河区水月寺办事处光明街社区辖区内一条道路,是周边多个小区居民出入的必经之路。由于规划建设年代较早,道路偏窄、临街商铺多,常常导致上下班高峰时“肠梗阻”,街面环境卫生与秩序管理成为一大难点。
针对这一难题,光明街社区积极协调各级职能部门,顺利完成对道路的修补平整,同时广泛走访周边居民,宣传规范停车、维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着力提升居民自主管理意识,并通过对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的常态化治理,多措并举让光明街真正成为“舒心路”。
新规划建设的小街巷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位于运河区永安社区的嘉禾一方小区南侧的永悦路,因为毗邻商贸综合体,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问题不时发生,有时只有半幅道路能正常通行。针对这一问题,社区主动和施工队对接、细化施工方案,探讨如何改造才能让老百姓停车既方便又安全。
永安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培红说,改造提升后的永悦路将变得更加宽敞,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也将拥有规范停放区域,更加方便周边居民出行。
坚持从影响居民生活的小处入手,努力做到细“治”入微、不留死角。截至目前,运河区已清除各类违章占道、店外经营、流动摊点7600余处,修缮破损路面70余处,整理空中线缆超61千米,清理各类垃圾420吨、乱堆乱放934处、乱贴乱画1348处。
如今,伴随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深入开展,昔日坑洼不平、交通拥堵、墙体残破的“杂乱巷”,纷纷开启“美颜”模式,以靓丽的新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更令人欣喜的是,始于“面子”,却不止于此,我市在延伸民生关怀、补齐民生短板的基础上,朝着给予居民高品质、高质量生活的“里子”努力。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