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第6R版:

父亲 我的榜样

沈立新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秋季节,家乡的雨水都特别多。我们村紧依运河,要是连续下上几天雨,河水就会暴涨,随时有冲垮堤坝的危险。

一天夜里,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我家东房出现了一道一米多长的裂缝。眼看雨水就要灌进屋里,我和母亲、姐姐害怕又无助地蜷缩在床角,盼着父亲赶紧回来。可父亲正带着群众在运河河堤上巡防,已经几天没回家了。

正当我们焦急等待时,一个身影走到屋里。见是父亲,母亲赶紧跑上前,让父亲堵上漏雨的裂缝。可父亲却抖动着衣服上的雨水说:“管不了那么多啦,河堤出现了大管涌,我要把咱家的门板卸下来去挡!”不等母亲回答,他和跟来的两个人扛起两扇门板就走出去,消失在了雨夜中……

起初,我们都不理解父亲的行为,认为他不近人情、不顾家人的安危。然而,当看到大堤安然无恙,看到父亲脸上欣慰的笑容时,才慢慢理解了他。

小时候,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小家要服从于大家;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摆正。

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父亲任生产队长20多年,从没忘记自己的责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当队上分配各种粮食、柴火以及其他农产品时,我们家总是排在最后一个。质量好的先给别人,差的留给自己,一旦不够分了,父亲就不要了,也不要求后补。为此,我和母亲姐姐也时常抱怨父亲。但他总说:“吃点亏不算啥,只要群众满意就说明我这个生产队长称职。”

有一年,外地的一户李姓人家来到我们生产队,当时正值麦熟时节,家家余粮不多。父亲听说新来的一家粮食不够吃,立即让我和姐姐将家中仅有的几棵白菜和10来斤玉米面送到李家,我们家却因此断了粮。无奈之下,父亲让我和姐姐跟着母亲以去西乡串亲为名,讨了一星期饭才回来,这才熬过了那段艰难岁月。父亲因此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和尊重。

父亲不仅为生产队任劳任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家庭教育方面也从严要求。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生产队收工后捡了10多个玉米带回了家,被父亲发现后,他不光要求我们立刻将其交到生产队,还在队委会上公开作了自我批评。父亲常对我说,一个人在社会上要立稳脚跟,就不能有贪心,贪婪是万恶之源;年轻人吃苦受累不是件坏事,因为娇生惯养的人成不了栋梁之材,吃苦耐劳的人才有出息……

为了锻炼我的意志,父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让我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也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不论在部队还是转移到地方,都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勤俭持家、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良好的家风。我深知,真正能传给后代的“好基因”,是家学、家教、家风。

2024-07-0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3481.html 1 父亲 我的榜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