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第02版:02

绘出增收致富新图景

——记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玉利

本报记者 申 萍

日前,走进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村民朱成刚的“种植屋”里,一排排菌袋上,一朵朵洁白的银耳紧紧簇拥,长势十分喜人。朱成刚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将银耳从菌棒上摘下,放入篮中。“自打跟着马书记种银耳,家里每年增加了2万元收入。”看着又一茬丰收的银耳,朱成刚乐开了花。

朱成刚口中的马书记是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玉利。2021年,马玉利放弃北京的钢材生意,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既然做了村里的当家人,就得研究如何带领大家蹚出一条致富的路子来。”上任之初,马玉利就把目光放在了发展农业产业项目上。他走访了多家省内外的农业龙头企业,最终与河北恩际集团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在村民改造后的闲置房屋里建银耳家庭智能车间。

拿到合作项目,马玉利开始发动村民建车间搞种植。“1个农户,只需改造3间平房、投入1万元成本即可,公司统一提供菌种、技术和设备,对种植全过程实施远程在线服务指导,最后统一回收银耳,挺好的事儿,但对于新鲜事物,许多村民却不敢尝试。”马玉利说,为了做好引导工作,最初他带着自己家的亲戚先种植,让村民看看种植的结果。

“没想到闲置的房子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不到一年就能赚回成本。”村民李福林说,看到有效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

有了好项目,如何让其衍生出更多的“致富链”?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马玉利和村“两委”成员把目光又放在了银耳种植服务上。他们组织村民成立专业服务队,专门负责摆棒、划口、翻棒、摘花等技术活,队员每天可以赚200多块钱。目前,银耳种植服务队成员已发展到30多人,承揽了盐山县80%以上银耳生产间的生产服务。

鼓了村民腰包,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要跟上。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马玉利和村“两委”成员积极跑办“银耳工厂”项目,成功引入产业资金300多万元,建成了13个“银耳工厂”,形成银耳规模化种植,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我们积极探索‘合基共建’模式,整合本村6户村民闲置宅基地,贷款30万元,建设集中式‘银耳培养间’,每户每年净增收2万元,实现闲置宅基地整合与农民增收双促进。”马玉利说。

银耳产业发展步入正轨后,为了实现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增收增效,马玉利又先后到邢台、聊城、寿光、河南范县考察羊肚菌种植。目前,村里流转30亩土地,申请县衔接资金184万元,正筹划建设羊肚菌种植大棚。

“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盘活更多资源,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马玉利说,他要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更多惠及群众。

2024-07-11 ——记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玉利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3647.html 1 绘出增收致富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