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本报通讯员 张晓娜 梅会青
炎炎夏日,黄骅港煤炭港区的储煤筒仓内密不透风,比仓外温度还要高出许多。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经理钟维林和同事们,小心地跨过输煤皮带,钻进满是煤灰的活化给料机,沿着临时搭建的陡峭脚手架攀爬进入筒仓内部,在狭窄的脚手板上,研究修复筒仓的安全施工方案。
黄骅港煤炭港区三四期筒仓是亚洲最大储煤筒仓群。多年来,这些筒仓“饱经风霜”,压延微晶板脱落成为影响筒仓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钟维林带领团队反复调研查找“梗阻”所在,提出了一整套筒仓维修新方案。筒仓高达43米,施工存在一定风险,筒仓内脚手架搭设、维修材料吊运、人员施工防护等问题,钟维林都一一考虑在内。
有了三四期筒仓维修经验,伴随黄骅港项目建设,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钟维林超前组织了五期工程中的筒仓结构、筒仓内部耐磨料、转运站及皮带机廊道结构研究,为五期工程设计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航道是港口的咽喉和命脉,直接影响着“能源保供”通道的畅通程度,航道维护工作艰巨、责任重大。“航道疏浚必须全力以赴”,钟维林不止一次严肃地说。为做好航道维护管理,钟维林一次次组织科研单位反复研讨、深入论证,在掌握大量数据和航道回淤规律后,他提出“备淤与清淤相结合”的航道维护新模式,确保航道有效应对大风回淤影响。
每到了强回淤季节,重大台风来临,钟维林听着窗外的风声呼啸总是不能入眠,风停后一次次催促测量航道水深。对于清淤疑难环节,他更是每天紧盯疏浚进度,片刻不敢懈怠。在钟维林的精心管理下,近十年来,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经受住了多次重大台风、连续大风带来的严重回淤考验,始终保障畅通,有力守护了煤炭运输大通道的安全。
钟维林还长期大力推动疏浚废弃土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探索疏浚吹填土改良为绿化种植土、使用疏浚吹填土制成建材,不断推进疏浚土变废为宝,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丰收”。通过谋划利用疏浚土作为回填土方,预计可为五期工程节约投资超1000万元。
由于成绩突出,钟维林今年获评国家能源集团岗位建功行动先进个人。“如今黄骅港正在加快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是我的心愿。”钟维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