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3日
第04版:04

“少了攀比,人情味更浓了”

(上接第一版)

树新风 惠民生

乡村振兴人心齐

“以前村子脏乱差,现在人们住上了楼房,出门就有小公园,休闲娱乐设施也很多,一点不比县城生活差。”邢荣升自豪地说,2011年,通过新民居建设,村民搬进了楼房。整洁的居住环境,漂亮的花园小区,让小邢村人的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多年来,小邢村坚持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引领,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周边十几个村的孩子都来这上学,咱们可不可以建一所公厕,既维护了环境,又方便了大家。”“小区公园该绿化改造了,木亭、栈道、路灯等设施都要修一修。”“咱们新民居卫生得做好,计划安排物业一天打扫两次”……每周在村“两委”会议室,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的村务会都会定期举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村庄建设和发展事项讨论交流。一般当天出结果,次日就开始抓落实。

“我们坚持基层民主管理,只要关乎全村的事,都会把大家召集起来,群策群力,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村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决策者、享有者。”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邢恺说。

“全国文明村镇”“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村党支部会议室里,一面墙上挂满了荣誉奖牌,这都是全体村民和村“两委”一笔一画共同勾勒出来的,见证了村庄的蝶变历程。

树典型 扬正气

善美家风有传承

“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们家的儿媳妇绝对是万里挑一。”提起儿媳妇,66岁的邢荣泉竖起了大拇指。多年来,因患有尿毒症,老人一周要到县城医院做三次透析。儿子经常加班出差,但老人患病不能离人。每次接送他去医院的,正是儿媳黄秀娟。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料公公,让她成为小邢村公认的好儿媳。面对周边的赞扬,黄秀娟总是说:“都是应该做的,当晚辈的,有什么比看到老人过得开心、舒服更重要?”

72岁的刘金芬和儿媳任莹莹也是令人羡慕的模范好婆媳。“上了岁数,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东西宁可放着也要留给孩子们。儿媳却总是变着法儿让我吃好穿好,经常悄悄地把好吃的摆在饭桌上。”刘金芬提起儿媳妇总是夸赞有加。如今,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

以德治润人心,以小家带大家。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小邢村还有很多。多年来,小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绿色节能减排家庭”创建活动、“贫困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和“好儿媳”“敬老模范”“教子模范”评选活动等。正是在培树典型的过程中,广大村民见贤思齐,逐步形成了“人人争先进,户户当模范”的良好风气,营造出小邢村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兴文化 传乡音

文明和谐气象新

走进小邢村的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不时能看到村民们进行健身等娱乐活动。“我们村有模特队、古筝队、秧歌队、广场舞队,经常到县城去参加文艺汇演,丰富了大家业余文化生活,也展示了农家新气象。”邢恺说。

值得一提的是,小邢村已连续举办了20多届农民春晚,“村晚”已成为这里的文化品牌。“村晚”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内容倡导移风易俗。内容丰富,包括戏曲、舞蹈等,每次都能吸引周边10多个村的村民前来观看。

“近期,我们会建一个标准化的篮球场,计划8月中旬完工,到时候组织村民们打一场‘村BA’。”邢恺说,“我们还计划开设新媒体直播账号,通过网络平台把小邢村移风易俗的成果展现出来,宣传出去。”

村风正则民风淳,村风好则正气扬。在小邢村,移风易俗的种子,正在一步步开花结果,散发出文明的清香。

2024-07-1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3888.html 1 “少了攀比,人情味更浓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