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德育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学生的思维火花,只有靠智慧之水与情感之光催生。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把一个个学生引入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终身发展的殿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这一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我。
有一次课上,我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花的学校》。他们的声音嘹亮整齐,但感情不够充沛。于是,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诗歌的美,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再将这份情感带入到朗读中。然而,就在此时,我注意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反应。小陈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但他却喜欢“唱反调”。当大家都在认真感受散文诗时,小陈却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花朵都是慢慢生长、慢慢开放的,为什么书中还写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不合理!”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认真观察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结合他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美感,体会作者笔下灵动且自由的新世界。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质疑”的行列。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有一句话引发了部分同学的疑惑:“树下堆积着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为什么说这些臭臭的鸟粪是肥料呢?我刚想解释,一些同学已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老师,我来帮助他,因为动物的粪便对于植物来说有着丰富的养分,可以帮助植物生长!”“老师,我还能补充,因为粪便中富含矿物质,能使土壤更肥沃。”“老师……”突然之间,我发觉孩子们在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方面已经游刃有余。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主动探索,成为头脑和课堂的主人。
(作者系沧州高新区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