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第01版:01

改革赋能共谱协同曲

——我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述评

近日,在沧州高新区的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内,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正在实验室里忙碌。这个研究院为沧州发展膜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撑。目前,沧州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 殷实 摄

本报记者 屈 鹏

202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42家,其中,二级子公司5家、北京疏解三级子公司5家、新注册三级子公司32家;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金额超9亿元;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3家;与京津联合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6项,2023年以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60.6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达到75.7亿元……

翻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沧州答卷”,一项项成果都镌刻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印记。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充分释放“协同动能”,彰显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打通痛点堵点,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指路的明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谱写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走进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各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园区的北京医药企业之一。“在这里,我们享受到了沧州创新性实施的异地延伸监管政策,既省去了跨省(市)转移的审批环节,又保留了‘北京药’的品牌效应。”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新厂区面积较北京厂区扩大了3倍,产能扩大了3到5倍,原料药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变为现在的十几种,并由最初的自制自销拓展到了国内外市场。

“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今年4月由“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更名而来。作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重要承接地,这里在全国首创异地监管政策,实现了“北京药、沧州造”,吸引了60家北京药企入驻。 (下转第四版)

2024-07-17 ——我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述评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4100.html 1 改革赋能共谱协同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