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志敏 陈 燕 吴 芳 摄影 聂 影
在沧州,活跃着一支少年“小红帽”队伍。他们在周末和节假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规划馆等地,采访参观、学习采风……这些“小红帽”就是沧州晚报的小记者。
21年前,沧州晚报招募了第一批小记者,他们带着梦想出发。时光如梭,21年一瞬。21年后,沧州晚报小记者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多年来,沧州晚报开展的小记者活动为我市广大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参与实践、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的平台,成为助力中小学生成长的摇篮和阵地。
丰富多彩的小记者活动,为小记者提供了锻炼自我、健康成长的空间,深受学生、家长、学校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教育“双减”的背景下,“小记者”已经成为沧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更重要的是,沧州晚报小记者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特色阵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大亮点、一个品牌。
开辟第二课堂,助力素质教育,小记者融入大社会
21年来,沧州晚报根据教育部门及学校要求和工作计划,以小记者活动为纽带,将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有效对接,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家乡、触摸历史、认知社会,在采访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参观中接受教育,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小记者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每一名沧州晚报小记者可以享受“五个一”,即:一次写作培训、一次外出参观采访、一次校内活动、一次体验活动、一次小记者征文。同时,这些小记者还能得到报社大记者的写作辅导,外出采访写出的优秀文章还会在沧州晚报小记者专版上发表。每年,沧州晚报都组织小记者征文活动,每次有200余名小记者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极大地调动了小记者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外出参观采访是非常受小记者欢迎的活动。如何远离危险、生活垃圾如何处理、自来水是如何流进千家万户的……这些问题都能通过小记者的采访体验得到答案。
小记者走上街头,近距离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感受劳动者的不易,更加明白了“劳动最光荣”的含义;
小记者参观沧州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领略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深刻地体会大自然的奥妙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小记者参观交通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并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主动向家人、亲友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带动大家做知法守法的交通文明参与者;
小记者走进沧州“绿色企业”,了解企业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筑牢“绿色发展”的理念;
小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蔬菜大棚,了解种植知识,除草、捉虫,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小记者参观沧州激光产业园等地,近距离体验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激发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小记者与自己喜爱的作家曹文轩、杨红樱等面对面进行交流,文学的种子在心中萌发;
……
同时,小记者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迎宾路小学的“男孩节”“女孩节”,如解放路小学的“叶子节”“图书节”,如光明小学的“国防节”“艺体节”等。在每一个节日里,都有小记者活跃的身影。
多样的采访、采风活动成为小记者开拓眼界、不断成长的无穷动力,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借助媒体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让小记者融入大社会。目前,沧州晚报与景区、高校、企业、场馆等携手合作,共建有50多个小记者活动基地。小记者活动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第二课堂,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铸魂育人,榜样引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多年来,沧州晚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以铸魂育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小记者活动全过程,把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小记者活动的生动性、多样性统一起来,帮助小记者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沧州晚报小记者活动注重通过开展主题参观采访活动,充分发挥先进群体、“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和道德模范的作用,培养小记者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华小学小记者参观了“沧州好人”谢清洁教育基地,感受这位可敬老人的精神力量。他们成立了谢清洁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立即投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
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小记者参观沧州市中心血站时,了解了献血的过程和无偿献血的意义,一位陪同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现场挽起衣袖,参加献血,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次参观采访,在小记者们心中种下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种子。
榜样的力量在小记者心中生根发芽,引领着他们的精神追求。
精心设计的小记者各类主题采访活动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根基更加牢固,使未成年人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文化底蕴,小记者活动成为“行走”的思政课
穿越烽火岁月,追寻红色记忆。沧州晚报小记者活动始终注重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孩子们的爱党、爱国情怀。
请来革命先辈讲红色故事,开展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家风活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缅怀英烈……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精神深深扎根于孩子们心中。
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大课堂”。多年来,小记者们参观青沧战役纪念馆、马本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的火种在孩子们心中点燃,推动他们坚定理想,立下长大后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宏图大志。
以文育人,浸润童心。沧州晚报小记者活动扎根狮城大地,将沧州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元素融入其中,深入挖掘沧州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增强孩子们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记者们来到南川老街,走进朗吟楼、南川楼、清风楼,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给运河沿岸带来的美丽繁华;小记者们走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体验非遗项目,在快乐中增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了解;小记者们走进沧州博物馆,探寻国宝的“秘密”;小记者们参观园博园,走进规划馆,了解城市更新带给沧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喜看美丽宜居新画卷……在聆听岁月声音、追寻文化足迹的活动中,小记者们切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听”到了沧州加快文旅融合的脚步,认识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起到的“赓续历史文脉,焕发时代光彩”重大作用,看到了沧州城市更新建设的喜人成就。
不知不觉中,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熏陶了小记者们的情操,浸润了他们的心田,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底蕴,让他们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继承者,更在他们心中厚植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一项项小记者活动,已经成为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
全面育人,促进成长,小记者活动当好学校“好帮手”
久久为功,必有回声。小记者活动精彩纷呈,小记者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持续提升,不断进步。
2009年,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学生高凡舒加入小记者队伍。3年间,她积极参加小记者各项活动,踊跃投稿,写作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她和几名队友参加了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河北省选拔赛,并荣获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201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沧州市解放路小学六年级学生高瑾熙和高瑜熙是一对双胞胎。3年沧州晚报小记者的经历让她们深深地爱上了写作,她们创作的《瑾熙和瑜熙的诗》公开发表。姐妹俩的文章曾多次被收录进解放路小学每年发布的原创童书中。今年,姐妹俩不仅是作者,还作为小编辑参与了解放路小学第九本原创童书《小学古文读写思》的编辑创作。
曾经的沧州晚报小记者邢一帆如今已是保定市定兴一中的一名高中老师。她十分怀念自己当小记者的那段经历。小记者活动提高了她的写作能力,她写的多篇文章在不同的比赛中获奖。小记者活动,还培养了她爱心奉献的意识。她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去荣军院、福利院、特教学校等地慰问演出。“当晚报小记者的那段经历,改变了我之前内向的性格,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我的成长大有裨益。”邢一帆说。
小记者活动开展多年来,不仅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还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赞扬。很多家长对小记者活动进行暖心“告白”。
曾经的晚报小记者陈飞成现在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2016年至2019年,他在沧州市实验小学读书,成为沧州晚报小记者。他的妈妈呼珍珍十分感谢小记者活动。“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优异,回想起来和当时加入小记者行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记者经历带给他的不仅是视野上的开阔,还有如何运用语言和文字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有张力地表现出来。小记者这段经历将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很好的基础。”呼珍珍说。
沧州市南环小学沧州晚报小记者严祎畅的妈妈感慨地说,非常感谢《沧州晚报》给孩子提供了“小记者”这样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当孩子们跟着沧州晚报的大记者们采访、写作、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抵达梦想的过程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沧州晚报帮助孩子接触社会,激发他们的能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作为家长的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愿小记者梦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希望孩子们都有一个多姿多彩、健康快乐的童年!”
沧州市迎宾路小学沧州晚报小记者吴青优的家长王璠对孩子的变化很满意。王璠说,小记者活动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还磨练了孩子的意志。孩子变得更加独立了,也更加热爱家乡,还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沧州晚报小记者活动同时成为各中小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好帮手”。
沧州市光明小学的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沧州晚报小记者活动,融实践、学习、采访于一体,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能够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让孩子们在汗水和笑声中一路成长一路欢歌。
沧州市黄河路小学老师们认为,小记者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运河区实验小学老师们说,每年运河区实验小学都会有不少学生成为沧州晚报小记者。看到学生们从参加活动时的茫然、采访时的拘谨,到在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份欣喜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沧州市迎宾路小学的老师们表示,小记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当自己写的文章在沧州晚报发表后,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而且这种自信也延伸到了课堂学习中。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沧州晚报开展小记者活动,不仅让许多中小学生受到了教育、提升了素质,更是在耕耘未来,播种希望。
成长在继续,未来犹可期。沧州晚报将不负学生、家长、老师与社会各界的期望,持续开展好小记者活动,不断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的合作,进一步丰富小记者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孩子在这个平台上不断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