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4日
第02版:02

“洋网红”向世界讲述沧州故事

“洋网红”亚当探访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 通讯员 摄

本报讯(记者刘杰)近日,新华社中国VLOG和GLOBALink栏目播发“英国博主走进沧州”系列融媒产品,邀请来自英国的“洋网红”亚当,在沧州打卡感受黄骅港规划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绿色石化产业四个方面的发展成果,引起广泛关注。

亚当是一位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英国视频博主。去年,他与新华社创作团队游走大运河沧州段拍摄“洋网红打卡大运河”Vlog,呈现了沧州火锅鸡店的“烟火气”、泊头泥塑的“文艺范”、运河人家的“精气神”,向海内外受众展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就以及大运河文化的现代力量。

今年,亚当与新华社团队再次来到沧州,创作了《英国博主走进绿色智能港口》《英国博主探寻盐碱地里的好“丰”景》《英国博主感受商贸城里的经济脉动》《英国博主:在“石油城”来一场City Walk》四期“英国博主走进沧州”主题Vlog。四条稿件播发后,截至目前,在新华社客户端每条浏览量均突破200万,全网浏览总量突破5000万,Twitter平台总浏览量超过220万,Youtube平台总浏览量超过25万。

此系列产品主创人员之一、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牟宇说,Vlog意思是视频记录,是创作者通过拍摄视频记录日常生活。“中国Vlog”(沧州)系列稿件在有限时间里,把丰富的新闻内容融入到亚当的讲述之中,再加上剪切、拼接和转场等技术方式以及轻松的音乐,让受众易接受愿传播。

金穗飘香,麦浪滚滚,亚当向世界展示了沧州盐碱地丰收的场景。“以前盐碱地粮食低产,但科技改变了一切。”亚当说。他在盐碱地不仅感受了农业科技的力量,还体验了面花的制作工艺,领略了“农业+非遗”的魅力。

我市盐碱地分布较广。为了唤醒这些“沉睡”资源,农技人员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旱碱麦产量连年增长。随着产量逐年提升,丰富多样的旱碱麦产品被开发出来,不断延伸着旱碱麦深加工产业链条,助力产业良性发展。

沧州还是京津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亚当在明珠商贸城,体验了现场卖货、直播带货,并深入探访服装生产基地,感受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店铺里满是款式各异、五颜六色的毛衣,架子上挂满了衬衣……”这段Vlog,商户贺建国看了很多遍。明珠商贸城是北京服装企业外迁的重要承载地,贺建国和众多商户从北京来到这里,开启二次创业。“我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贺建国说,刚来沧州时,自己两眼一抹黑,但明珠商贸城出台的很多优惠政策让他能够安心创业。如今,沧州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自己的服装事业也越来越红火,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一个煤炭吞吐量平均每天达60万吨的港口,却不见煤炭粉尘,也没有“黑脸煤工”。相反,时值盛夏,这里海风轻柔、空气清新,人们还可以在已建成的工业旅游景区内休闲参观。走进黄骅港煤炭港区,亚当参观了港口全流程抑尘、智慧运行等场景,称赞“这里闲适宁静,好似田园风光”。

黄骅港通航初期,也存在煤尘四散现象。为治理煤港污染顽疾,黄骅港建立起覆盖全港区的生态治理体系,不仅改善了港区生态环境,也为港口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参与港口建设的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主管梁秀忠说,接下来,他和同事们会继续推进科技创新,让港口生产变得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更智慧。

“任丘石油基地不仅为传统能源资源开发提供动力,还能生产清洁能源。”亚当来到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了解任丘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情况。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工程师张金亮介绍,企业的氢能装置从2021年9月开始建设,12月投产。通过这套装置,他们为北京、任丘等地的加氢站提供氢气,累计运送超过19万公斤。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还实现了工业废水消化,经过多层循环处理形成的水池吸引来珍稀鸟类踱步觅食、游弋嬉戏。一番探索后,亚当对任丘石油工业的绿色发展成果赞叹不已。“通过亚当的视频能让全世界了解我们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情况,增强了人们对石油工业的发展信心,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张金亮说。

2024-07-24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4798.html 1 “洋网红”向世界讲述沧州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