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然 36岁 《沧州日报》“帮烈士寻找亲人”公益行动成员
2019年,是特别的一年。那一年,《沧州日报》“帮烈士寻找亲人”公益行动正式启动,由记者、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社会爱心志愿者组成的寻亲团队也随之成立。一场跨越时空的追寻,就此拉开序幕。
在帮烈士寻找亲人的过程中,我们去过很多地方,翻阅过很多资料,走访了很多专家和学者,也有过无数次饱含希望、遭遇失望又重燃希望的经历。不管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一旦获得线索,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寻找的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我们走街串巷,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寻访一位又一位可能的知情者——有时,一天走访五六个村子也毫无收获;夜深了,饭都顾不上吃,饿着肚子赶回沧州,连夜整理资料……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为献县籍烈士钟琪寻亲的经过。2021年,我们在翻阅烈士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他的故事。
1946年10月的一天,钟琪和妻儿在乘船护送党的机密文件途中,遭遇敌人搜捕共产党员。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夫妻俩迅速作出抉择——宁可牺牲,也不能让党的机密落入敌人手中。他们把文件贴在胸前,将孩子搂入怀中,一家三口紧紧抱在一起,毅然跳入了大海……当时,钟琪25岁,妻子23岁,而他们的儿子刚满两岁。
“钟琪是献县哪里人?这是他的真实姓名吗?他的家人还在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寻访之旅。
在当地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从姓氏、村志等方面入手,试图寻找线索。最先走访的是献县郭庄镇钟尧京村,因为这里住着很多姓钟的人家,但经过走访,这条线索很快就被排除了。
眼看着手中的线索一一中断,失落、愧疚、焦急……复杂的心情萦绕在我们心间。但我们知道,不管多难都要走下去。
最终,通过一次次寻访,我们终于迎来了好消息——献县一位长年研究当地文史的政府工作人员为钟琪撰写过文章,他说,钟琪原名陈贯忠,老家在献县淮镇李家洼村,村里尚有他的亲人健在。
我们和志愿者马不停蹄地赶到李家洼村,见到了钟琪烈士的堂弟——当时已85岁的陈起忠。
在陈起忠老人的描述下,钟琪烈士的生平逐渐在我们眼前丰满起来,有关他事迹的稿件也很快见于报端。
烈士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万千,为烈士寻亲,让英雄回家,既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也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
我清楚地记得——
张瑞海烈士的侄子说:“大伯没有子女,每年过年,我们都会供上大伯的牌位,向着他牺牲的方向喊‘大伯,回家过年吧’。”
1963年,纪云悌烈士的老家发大水,家人什么也顾不上拿,却冒着危险抢救出了烈士唯一的一张照片。
还有,当得知刘庆格烈士被安葬在吉林市烈士陵园时,他的女儿泣不成声,向着东北方向长跪不起:“爹,闺女终于找到你了。”这一天,刘家三代人盼了将近70年。
……
每一次寻找,我们都会被烈士的事迹感动得泪湿双眼,也更加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为烈士寻亲,我们永不停歇;为烈士寻亲,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