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第01版:01

一座石桥 一种精神

——献县单桥走笔

本报记者 袁洪丽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胡宇婷

一道深深的车辙,刻印着历史的沧桑。日前,来到献县单桥景区,恰逢一群研学的学子正在参观。在古老的单桥上,同学们一边听讲解,一边欣赏古桥风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体会这座桥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的乡土记忆。

“单桥石桥始建于明崇祯二年,全长69米,宽9.6米,加上引桥长80米,是中国敞肩石拱桥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据北单桥村义务护桥人秦植本介绍,单桥位于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上,横跨滹沱河故道。滹沱河自太行山到此落差极大,水流湍急,泥沙俱下,河道到这里又正好转弯,设计者充分考虑了河道特点,为了便于泄洪,南三拱建造得极为高大,北二拱因水势平缓则相对低矮。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不但减轻了石桥的重量,且消解了水流对南岸的冲击力度,从而使石桥更加坚固。

走在单桥石桥上,看着斑驳的栏板、深深的车辙,以及当时老百姓捐献的石磨等家用器物,体会着惟妙惟肖的石雕艺术,仿佛看到了当年修建石桥的不易。“建单桥的资金全部募集于民间,来自当时全国130个州县,至今单桥每一块栏板和望柱上都刻满了全国各地的捐助者姓名,因此本地人又称单桥为‘善人桥’。”秦植本说,单桥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如今,在单桥所在的南河头乡北单桥村,拼搏奉献、久久为功的单桥精神,已经成为这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动力”。“村里将单桥精神写入村规民约,有什么难事,大伙儿一呼百应,共同解决。村民们充分利用单桥旅游资源,开农家乐、打造特色民宿,凭着一股子奋斗精神,旅游饭是越吃越香。”秦植本骄傲地说。

如今的单桥,借着文旅产业发展的东风,持续加大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形成了一个具有射艺苑、耿橘馆、抚琴亭、乐寿山、悦亲亭等20余个历史人文景点的景区。研学、汉服文化节、啤酒节等现代文旅活动,与古单桥相映生辉,共同推动着献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乡村旅游日渐红火起来。村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单桥精神的同时,也成了单桥精神的宣传员,争相把单桥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24-07-29 ——献县单桥走笔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5597.html 1 一座石桥 一种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