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即将到来的8月,对于沧州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张霞来说,注定是难以忘怀的。因为她即将告别挚爱的幼教岗位,光荣退休。
从1988年第一次走进市第一幼儿园,36年来,张霞的身边总会围绕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叫着“张老师”。这些孩子,也成了张霞最割舍不下的牵挂。
爱心伴成长
她是孩子们最爱的“张妈妈”
刚到市第一幼儿园时,张霞只有19岁。她尽力熟悉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
班里曾有一个小男孩儿,缺乏规则意识,很是任性。张霞通过家访,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她发现,父母对孩子较为溺爱,百依百顺,从而造成了小男孩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意而为。于是,在幼儿园里,张霞首先从生活上多关注小男孩儿,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然后,从他感兴趣的画画入手,积极引导和鼓励,给予他展示的机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上课时,张霞还时常让小男孩儿坐到她身边当“小老师”,鼓励他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与小朋友们进行互动,逐渐融入班集体。如果小男孩儿犯了错,张霞也不会当众批评,而是事后单独沟通。
在张霞的耐心引导下,小男孩儿不仅渐渐学会了遵守幼儿园规则,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他还把自己最爱的满满一箱小汽车玩具拿到班里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儿。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如今,张霞走在街上,不时还会遇到自己带过的孩子。虽然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但是都没有忘记曾悉心照料和陪伴他们的“张妈妈”。
倾力传帮带
她是青年教师的“领路人”
几年前,张霞带了一个名叫小雪的年轻老师。小雪精力充沛、热情好学,有丰富的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沟通技巧欠缺。有一天,小雪一脸困惑地找到张霞:“张老师,到底该怎样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
张霞热情地告诉她,有两点最重要。首先,要把握好沟通时机,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不要搁置。其次,要把握好沟通的态度,用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看到老师对孩子的用心和真诚付出。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年来,张霞亲自带过的青年教师有十几人。她和青年教师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研讨,共同管理好班级。如今,这些青年教师都成了幼儿园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016年,张霞从市第一幼儿园总园调到了东园区,从一线老师变成了管理人员。
尽管身兼多职,管理的事务繁多,张霞仍心系一线,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各班去转一转。她积极为班级布置出谋划策、为年轻教师指点迷津,遇到任课老师临时有事,就“替补出场”,给孩子们讲故事、陪他们一起做游戏。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再过一把教学的瘾”。
36载悠悠岁月,张霞为孩子们奉献了青春,更见证了市第一幼儿园的发展。她对这里充满感情:“虽然马上就要退休了,但只要在幼儿园一天,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