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网一则关于暑假带娃旅游的新闻引发人们关注。李女士和丈夫带孩子去旅行,途中遭遇暴雨、酷热、排队等待等诸多不顺,孩子出现身体不适,夫妻俩也疲惫不堪,旅行中的实际收获并未达到预期。无独有偶,类似出游“不尽兴”的经历在许多家庭存在。
暑假期间,多数父母想带孩子外出旅行,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现实常常事与愿违。在酷热天气里,热门景区排起长队,很多博物馆一票难求,旅行变成了一场对体力和耐力的考验。家长不仅要安抚孩子情绪,还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造成这些问题,家长不要一味埋怨,对于“暑期亲子游”,需要投入更多思考。家长要杜绝那些“人云亦云”一味跟风的设想,还要综合考虑全家特别是孩子的意愿,规划一场对孩子有益的旅行、一段爱与成长的旅程。
孩子是旅游的参与者而非跟随者,家长在计划旅游行程时,应多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游前,家长可以询问孩子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或者把自己的建议提出来,让他们自己选择。旅途中,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共同面对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孩子也会因此增强探索欲望,对旅行更加兴致满满。
有的家长认为亲子游费时、费力、费钱,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玩中都要有特定收获,比如必须记住什么知识,或安排写一次作文等。这种把亲子游和特定任务绑定的做法会引起孩子反感,孩子甚至有可能会把旅游看作是一种负担。旅游本来是一件高高兴兴的事,家长不妨放松心态,把亲子游视为一种陪伴、一种放松,让孩子自由开心地玩。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自然而然会增长孩子见识,这种“无心插柳”反而会让孩子们更容易收获“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