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张 坡 南宝通
原先环境脏乱、发展滞后,现在村容整洁、干群一心……短短几年,南皮县刘八里镇刘秀才村,成为了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些变化,离不开刘秀才村实行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村中有网、网中有格
近日,记者走进南皮县刘八里镇刘秀才村党群服务中心时,村里的会计郑金升正忙着整理一些村民的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
“今天我们要核实、上报村里80周岁以上老人的信息,为他们申请高龄补贴。我早晨6点半发出通知,也就两三个小时,二级网格长就把材料交给我了。”郑金升说。
这样的工作效率,在刘秀才村并不稀奇。自2021年开始推行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后,刘秀才村在收集信息、宣传政策、调解矛盾等方面形成了全覆盖、常态化机制,不仅使村庄治理变得精细、高效,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针穿,要想做好乡村治理工作,没有人不行。村‘两委’班子共5名成员,力量有限。”村委会委员郑淑新深有感触。他说,刘秀才村共有1600多人,前些年村里各方面问题突出,就是因为管理缺位、服务断层。
刘秀才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在2021年上任后,也面临过这些问题。“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落实推动有助村里发展的好事时,响应的人只有那么几个。”郑淑新回忆道。
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刘秀才村开始推行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刘秀才村“两委”班子将全村划分为四级网格。其中,全村是一个大网格,称为一级网格,由村党支部负责,一级网格长由村党支部书记郑俊法担任。一级网格下面,分出5个二级网格,二级网格长由村“两委”成员和村会计担任。在每个二级网格下面,又划分出5个三级网格,三级微网格员由村民代表担任。每名村民代表负责联络十几户村民家庭。每户村民家庭为一个基本网格单元,即网格的第四级。考虑到村民代表大多上了岁数,为适应电子化办公趋势,刘秀才村还在每个四级网格小组中,挑选出1名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协助三级微网格员落实各项村务。
结合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刘秀才村还单独成立了党建学习组、矛盾调解组、经济发展组、平安建设组、红白理事组、安全生产组、人居环境整治组、农水电管理组、法律咨询专家组等管理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和组员,在各级网格中推进所负责的党建学习、矛盾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治理事宜。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自2023年开始,刘秀才村“两委”班子还为每户家庭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村民的基本信息。
变任务命令为激励引导
搭建起网格化管理框架后,怎么让一级、二级网格长和三级微网格员们发挥最大作用?刘秀才村也有妙招。
在村民郑光全的家里,一本荣誉证书甚是醒目,这是他被评为“优秀村民代表”获得的表彰。
“郑光全在2023年共得积分92分,在村民代表类别中排名第一。”刘秀才村党支部书记郑俊法介绍,“郑光全这个第一,实至名归。每次村‘两委’开会,他都建言献策、举手表决。村里组织打扫卫生等活动,他也积极参加。按照我村的积分制管理模式,这些行为都能获得积分。”
在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同时,从2022年开始,刘秀才村还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在推动乡村治理各项工作时,将任务命令变为激励引导。
在积分制管理模式中,刘秀才村划分出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村内企业、超市等多个群体,并制定了针对不同群体的积分管理制度,通过一月一登记、一年一总评的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通过用积分对各类群体进行量化评价,大大激发了大伙儿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现在,党员、村民代表和网格员每周五都自发到街道上打扫卫生。”郑俊法说。
刘秀才村“两委”班子将村内企业和超市等都纳入积分制管理模式,也是为了凝聚更多促进村庄发展的力量。
刘秀才村有大大小小的企业70余家。为了规范发展,这些企业在村“两委”班子的组织下成立了企业协会。在积分制管理模式中,企业协会根据各企业接受安全生产培训、维护门前卫生等情况,对企业进行积分管理。
为进一步激励大伙儿踊跃参加积分制管理,今年春节前,刘秀才村还举办了“积分制评比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优秀党员”“优秀村民代表”“优秀网格员”“优秀企业”“五星超市”等进行表彰。根据积分排名情况,除荣誉奖励外,刘秀才村“两委”班子还给获奖人员发了大礼包和不同面值的购物卡。
党群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如今,在刘秀才村,屋舍井然、街道整洁、生产有序,一派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随着深入推行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和积分制管理模式,刘秀才村在收集信息、宣传政策、整治人居环境及移风易俗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感受到村貌和村风的变化,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村民也主动加入到助力村庄发展的队伍中。
在刘秀才村党群服务中心,贴在墙上的一张捐款明细表引人注目。2022年,刘秀才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决定重修进村路,并面向全体村民募集建设资金。只三四天的工夫,村民们就捐了60多万元钱。
刘秀才村有一条街道原本宽十几米,前些年,居住在这条街道两侧的村民们在街道上建房、搭台,挤占得道路变得越来越窄。刘秀才村要将这条街道打造成样板街区,就要拆除各种土台、小房。要是放到前些年,哪里能拆得动?如今却大不一样,村民们主动配合修路工作,“让”出了宽阔整洁的街道。
还有在外地行医的同村人,每年会带着便携医疗设备返乡,利用一两天时间为村里的老人检查身体,并解答村民们关于身体健康的疑问。
……
为了激励踊跃为村里作贡献的村民,刘秀才村每年还会评选5户“五好家庭”,同样在“积分制评比表彰大会”中进行表彰。
“每个四级网格小组推选2户家庭,一共选出50户,然后再由全体村民进行公选。村民们在村里做的好事越多,参加评选的竞争力就越大。”郑俊法说。
如今,在刘秀才村,党员和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动力愈发高涨。
“去年,我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大伙儿备受鼓舞,干事儿的劲头儿更足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发展模式,到了年底,还要召开表彰会,激励大伙儿积极向上,凝聚更多正能量助力村庄发展。”郑俊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