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紧张刺激的情节和方便快捷的互动,让越来越多人着迷。日前,《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超一半受访者认为自己刷短视频过度。专家提醒,过度沉迷短视频,可导致多种问题。
超一半受访者认为自己刷短视频过度
“90后”小李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戴上耳机、打开短视频。乘公交车时刷,走路时刷,甚至骑电动车等红灯时也忍不住刷一会儿。有一次,他一边走路一边看搞笑视频,结果撞上电线杆,额头被撞起一个包,肿了好几天。
不少老年人也是短视频的“重度沉迷用户”。张女士退休后喜欢看关于美食制作的短视频,渐渐地,她喜欢上刷各种短视频,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每天一有空就会刷短视频。后来,张女士经常感觉眼睛疲劳、干涩,到了晚上看不清东西,有时还会流泪。原本喜欢与邻居聊天的她,现在只有买菜时才下楼活动。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名市民,超一半受访者认为自己刷短视频过度,其中一成受访者觉得刷短视频已经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近三成受访者表示,长时间刷短视频会产生焦虑感。
沉迷短视频让身心受伤
经常看短视频的人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一个个视频看下来,逐渐形成惯性,不自觉地划到下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你是否好奇,此时人们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在观看短视频时会刺激多巴胺分泌,当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点赞、评论,或是在游戏中获胜时,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就会飙升,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满足感。这种即时的反馈和互动如同魔法一般,让人沉迷其中,想不断追求更多的刺激来维持这种愉悦感。”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理门诊主任韩庆林说。
韩庆林说,前来心理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因刷短视频给身体和精神带来负面影响的并不少见。有些人刷短视频上瘾,常常熬到后半夜,长此以往,身体不堪重负。
“熬夜刷短视频的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记忆力下降等。”韩庆林说,有些人看短视频时会习惯性吃零食,加上久坐不动,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脂肪堆积。长期盯着手机屏幕,会让眼睛产生干涩、疼痛等症状,诱发干眼症,并导致视力下降。
此外,过度沉迷短视频还会分散注意力,削弱判断力,影响思考力、社交能力等,进而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当然,刷短视频并非一无是处。韩庆林表示,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短视频,信息量大,能在短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因此,人们要理性选择短视频的内容,并控制观看时间。
给自己定“规矩”,避免刷短视频成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人们难以完全抛弃手机,回归“原始”。韩庆林表示,观看短视频应注意自控,前提是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避免只将注意力放在手机上,避免刷短视频成瘾。
“在看短视频时,首先选择优质内容。”韩庆林认为,短视频中,不只有娱乐和社交,还包含了很多可利用的资源。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科学引导孩子观看积极向上、激发思考能力的视频,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观看规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看短视频要控制好时长。可以为短视频应用设置不同的使用时间,比如每30分钟就弹出提醒或自动退出,强制自己休息。设置晚间就寝提醒,到某个时间点,手机就提示该睡觉了。此外,还要给自己定“规矩”,睡前将手机放在卧室外,刷手机时间最晚不超过23时,早上起床后不刷短视频等。
再次,合理规划闲暇时间,让自己忙起来。优先安排待办事项、做家务、运动等,尽量将手机放在视野之外,以减少被信息打断的频率。另外,可选择运动、画画、园艺、阅读等其他休闲活动,降低对短视频的依赖。老人要多与亲友面对面交流,多参加社区活动或兴趣小组。
最后,韩庆林提醒,如果刷短视频成瘾,影响到日常的工作、生活而无法自我调整时,建议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