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最近有人在社交平台、贴吧上创建专门话题、群组,发布所谓“泄愤帖”。这些无底线“泄愤帖”的泛滥,如同网络空间里的“情绪病毒”,悄无声息地传播着焦虑与怨愤,对网络空间秩序形成破坏,对网民尤其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影响。
情绪是会“传染”的,正向积极的情绪能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激发人的斗志,进而更好地推动工作;而负面情绪,则会影响人的心情,消磨人的意志,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发“泄愤帖”看似一时痛快,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很容易激化矛盾。
网络空间也是公共空间,不应成为某些人负面情绪的“垃圾桶”。近期,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清扫此类“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的“泄愤帖”。“清朗暑期”行动虽以暑期为名,但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时。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将“清朗”的理念深植于心,贯穿于网络环境治理的全过程。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强化对平台的监管,倒逼网络平台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从源头上铲除不良信息滋生的土壤。同时,用法律的手段整治网络不文明行为,严防不良内容以“隐形”“变异”的形式传播扩散。作为网民,每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的网络行为,文明上网,理性发声,积极传播正能量和有益的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清理“泄愤帖”,社会各界还需在疏导网民情绪上下功夫。有关部门不妨建立合理疏导机制,对发泄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和处理遇到的问题,以理性、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