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杭州城里的植物要来采风,塘栖枇杷兴奋得,几天没睡好觉。等到香樟、桂花、垂柳过来,枇杷一溜小跑迎上去,紧紧拥抱来客,亲热得不得了。“你们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植物,真幸福啊!”枇杷露出羡慕的神色。
“城里虽好,不如你们乡下好,生活在这里,海阔天空,自由自在,我们还求之不得呢。”垂柳不以为然。
“就像‘围城’,城外的植物想进去,城里的植物想出来。” 桂花感叹道。
“闲话少说,枇杷,今天在塘栖的行程就交给你了,你准备怎么安排?”香樟直奔主题。
“来塘栖,就是看看广济桥,逛逛古镇街,尝尝黄金果。”枇杷胸有成竹。
“那就先去广济桥吧!”香樟话音刚落,枇杷就带着大家奔向桥去。
广济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弘治二年(1489)建,现桥为康熙五十三年(1714)重建。全长89.71米,中宽5.24米,两端宽9米。拱券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置法,此桥势如长虹,造型秀丽,成为历史沧桑的真实见证。明朱麟诗云:“虹桥矗鳌柱,呼吸通座侧。灏气通星辰,水天长一色。”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物们立于桥顶,见此桥如天际之垒虹、银汉之鹊架。放眼望去,四围空旷,一望无际,沧海桑田,古镇风貌,尽入眼底,不免感慨万千。“我们还是去逛街吧!”垂柳提议。
塘栖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德清县接壤,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州、上海、嘉兴、湖州的水路要津,镇始建于北宋,自元代起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更是富甲一方。自古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在这里,处处可见“人家尽枕河”的小桥流水景象。塘栖古镇曾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从明清传承下来临河而筑的房舍,以街上廊檐和临河米床闻名,塘栖廊檐多且长,连成一片,占据着整条街道,这是其他古镇绝无仅有的奇观。
枇杷领着香樟仨慢悠悠在古镇转了一圈,先参观了郭璞井,此井位于广济桥边,用长方形条石铺叠而成。相传,这口井由当年东晋文学家郭璞出资建造,它打通了地下水脉,取之不竭。依靠这口井,塘栖百姓度过了大旱之年,为感其恩,此井称为郭璞井。然后又浏览了水北老街、连片廊檐、临河米床等景点景观。还一边走一边品尝塘栖蜜饯特产。塘栖蜜饯素负盛名,“其品厥夥,不能枚述”,其中糖制的有大香片、雪梨片、橘饼、姜片、黄橙丝、姜丝、蜜罗片、佛手片等;蜜浸的有金橘、刀豆、青梅等。
香樟仨亲身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大呼过瘾。香樟认为,乡村的特色,就是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吃得到美食,要有晚霞下的炊烟,倒影中的瓦房,手里的糯米团……这样一幅幅原汁原味的景象。
“这里太好了,有山有水有古迹有文化,你塘栖枇杷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了,我都想赖着不走了。”垂柳羡慕极了。“那就留下来和我做伴吧!”枇杷表示欢迎。
这样说笑着来到枇杷的住处,枇杷从树上摘下几个熟透的枇杷果,递给了来客。垂柳剥开一个枇杷果的皮,露出了嫩黄色的果肉,将枇杷肉放入口中一咬,诱人的、黄色的汁水渗了出来。“嗯……真好吃啊!”垂柳一边称赞,一边念出几句打油诗:已熟枇杷挂枝头,抬头只见枇杷树。口水直流三千尺,一看树上已没果。
据枇杷介绍,塘栖是中国著名的枇杷产区。塘栖枇杷因品种多、质量佳而闻名,如今已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每逢五月,塘栖处处树满金,枇杷已成为塘栖的一张金名片。塘栖枇杷的出名,得益于其悠久的栽种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塘栖就开始种有枇杷了,当地人称其为黄金果。
“黄金果?有意思,这个一定有渊源吧?”垂柳的好奇劲上来了。
“当然有,听我慢慢说。”枇杷接着说起了关于其来历的传说。
很久以前,塘栖有个叫阿祥的小伙子,因父亲早亡,由母亲一手带大。阿祥从小十分懂事,对娘非常孝顺。这一年,阿祥娘突然得了哮喘病,整日咳个不停。阿祥为了给母亲治病,遍访名医,可都没治好娘的病,急得团团转。
有一晚,阿祥梦见一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有一种叫“黄金果”的野果子,长在超山的山坳里。你把它连果带叶都摘来,果子鲜吃,树叶煎汤吃,能治好你娘的病。
阿祥明知这是个梦,却当了真。没等天亮,就直奔超山而去。阿祥在超山爬上爬下,差不多把整个超山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筋疲力尽的阿祥又爬到最后一个山坡上,突然,从一个山岙里摔了下去,挂在一棵大树上,抬头一看,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黄金果”?
吃了黄金果的果子和叶汤,阿祥娘的病,竟马上好了。消息很快传开,乡亲们知道这种神药,纷纷来向阿祥讨黄金果的种子。后来,这里家家户户全都种上了黄金果,形成了“五月塘栖树满金”的景象。人们见其树叶长得像琵琶,便把它叫作“枇杷”。
香樟仨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啧啧称奇。垂柳说,原来枇杷的前身是黄金果,我这才领悟了白居易写的《山枇杷》诗: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写枇杷的诗很多,你为何记住这首,取笑我不成?”枇杷笑着刚说完,桂花接着说,柳树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的嘴巴像剪刀,不必当真。众植物不约而同畅怀大笑,其乐融融。微风吹拂,田野里飘来阵阵枇杷香味与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