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倩 通讯员高宝起 高德俊)日前,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前7个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市人社局按照“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稳岗位办法能用尽用”思路,先后印发《2024年就业促进工程工作方案》《关于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落实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1至7月,全市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6235.23万元,2.12万人次享受补贴。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272.83万元,惠及企业4058家、职工13.39万人。延续实施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为34012家企业和56.18万名职工减负10156.54万元。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全市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搭建沟通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22场,提供就业岗位累计17.1万个,求职登记16.3万人次,8.7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劳务品牌具有较强的就业带动能力。我市依托各县(市、区)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品、一域一品”思路,通过规范化培育、集群化带动、品牌化推广、多元化发展,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矩阵。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劳务品牌44个,通过品牌引领发展,累计带动就业13.5万人。此外,依托人员密集场所或公共聚集场所场地,我市设置“零工超市”“零工商场”“零工饭店”等32家,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32万人。
创业是就业之源。我市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造血式”扶持创业功能和倍增效应,持续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见效。1至7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5亿元,扶持创业322人,带动吸纳就业1327人。为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全市人社系统对现有创业孵化基地进行规范升级,拓展创业服务功能,引导创业人员开展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创新,实现传统产业有发展、新兴产业有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创业孵化基地56家,累计入驻创业实体1.26万个,累计带动就业3.0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