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1日
第7R版:

海兴县凝聚统战合力 开创“靠海而兴”新局面

何佳慧

为更好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的优势作用,海兴县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打造“大统战·聚合力”工作品牌,形成“全县上下一齐动手、有关方面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为开创“靠海而兴”新局面贡献统战智慧力量。

坚持党委核心领导

把稳“进”的方向

“主心骨”定基调。海兴县委常委会3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研究民族宗教、民营经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研究制定《中共海兴县委关于进一步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年初,县委书记主持召开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确定“突出主线、对标先进、系统创新、干在实处”工作思路,为全年工作定目标、指方向、明举措。以县委名义在“三干会”上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优秀民营企业等统战领域先进集体18个、先进个人7名。

“领头雁”做示范。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统战工作联系点”,县委书记与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签订《民族宗教工作责任状》,开展“书记讲统战”、民族宗教界人士走访慰问等活动12次,示范带动全县重视统战工作、履行职责使命。

“指挥棒”促落实。实施“月研判、季调度、年述职”工作机制,以“重点工作督导检查+综合工作年度考核”的方式推动任务落实,组织开展学习观摩、晾晒比拼、调研督导等活动4次。在“海兴统战”微信公众号开设“大统战·聚合力”晾晒比拼专栏,推送成员单位和乡镇场特色统战工作7期,营造“一起做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

加强统战部门牵头

发挥“领”的作用

深研究重指导。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协调指导有关成员单位开展“统一战线大走访大调研大解题”活动3批次,累计向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政企沟通协商等方面的书面报告和建议14篇。

抓引领聚共识。依托“企业家直通车大讲堂”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开展理想信念教育4次,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举办谈“新”沙龙系列活动6次,创新开展宗教界“三爱三讲三好”活动2次,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搭平台建载体。打造全省首批民营经济人士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海兴县小山(冀鲁边)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县委党校研究设立“领航学堂”,组织开展青企座谈会、青企讲堂等系列活动5次。成立新媒体网络人士协会、自由职业者协会等统战组织,按照“六有”标准搭建海兴大舞台等实践创新基地5处,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起学习交流、联谊交友、展示形象的阵地平台。

落实成员单位责任

凝聚“干”的合力

深化联谊交友激活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县政协、县委统战部等部门组织开展“同心面对面”党外人士走访座谈、“我为海兴高质量发展献良策”等活动7场,形成高质量提案、社情民意27篇。县文广旅局、县文联、县总工会、县妇联等成员单位举办“新学习 心分享”学习沙龙、“巾帼新力量”诗词诵读、“迎端午”书画笔会等活动14场,以发挥优势作用,激发统战活力。

突出示范创建树典型。紧盯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任务,围绕“跨村联建”产业模式促互嵌发展,打造张会亭镇双庙村特色蔬菜种植基地“民族团结+产业振兴”示范基地,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民宗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积极开展赴民族村现场办公会、“红石榴”种植技能指导、电商直播助农增收等活动7场,助力村集体增收750余万元。县教育局、团县委等部门指导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组织师生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开展交流研学、团结书信联建等活动5场,县实验小学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聚焦企业发展优环境。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探索建立入企检查“码上报备”服务平台,用政务服务“减法”赢得企业发展“加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县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1.6%。县委统战部、县司法局、县社会事务局等单位联合成立“1+N”企业家直通车机制和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举办政企恳谈会、普法宣传等“益企向新行”系列活动17次,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风险、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34个,助力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8-2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152.html 1 海兴县凝聚统战合力 开创“靠海而兴”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