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2日
第05版:05

书写新时代新环境新运河

知名作家书面发言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刘 琼

高质高效推进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号召有识有才之士拿起手中的笔,聚焦大运河的历史与现实,书写新时代、新环境、新运河,形成新大运河创作生动、独特、卓尔不凡的文学面貌。

总有一轮明月在

中国煤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徐 迅

无论“二十四桥明月夜”,还是“一船明月过沧州”,大运河总有一轮明月在。明月是大运河的灵魂,也是“新大运河散文”的一种精神。它从“运河人家”版面起航,明亮、饱满,光辉照人。

彰显文化意义

和文学

深度广度

著名散文家 杨献平

大运河沟通江河文明,纵贯中国南北。为散文书写提供了人文坐标和精神谱系,也形成了纷繁多样的人间烟火与生活现场。“新大运河散文”这个概念呼应时代,将散文视野聚焦于大运河这一人类伟大工程,其文化意义和文学的深广度不言而喻。

希望“新大运河文学”

走向纵深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 刘建东

沧州地理环境十分独特,除了海兴的一座因几十万年前火山喷发堆积起来的小山外,其余都是四季分明的大平原,看似一马平川,但古今河流、湖泊、海洋的变迁纹理,构筑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从地图上看,沧州犹如一只展翅的大鸟,与古黄河融合后的大运河是大鸟的脊椎骨,从北到南,贯穿沧州全境。跨越大运河的南排河、北排河、子牙新河,以及捷地减河、兴济减河和马厂减河等,构成大鸟双翼的筋骨血脉。

河流变迁的地理格局,让沧州一直在融合、发展、再融合的路上。几千年来,这片充盈着丰厚文化的土地上,再生了《诗经》,产生了杂技、武术。大运河被写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也为沧州带来新的活力,为沧州“新大运河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愿沧州“新大运河文学”以此次研讨会为原点,向纵深发展,形成规模,出现精品,成为我省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

这是坚实而美妙的起点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 李 浩

近年来,“文学地理”和文学地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东北文艺振兴”“新南方写作”“新北京写作”,无论是在作品的质量上还是在研究领域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已经形成良性的、有效的互动。我们希望“新大运河文学”也加入到这一文学地理的创作和研究中,进而形成态势,形成规模,产生精品。

有批评家说,对于作家而言,所谓的个性本质上即是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作家的成长、写作习惯的养成,以及文字品格,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地方性的特点,这一点绝不应忽视。

我们希望,在“新大运河文学”的旗帜和地理性归纳之下,沧州乃至整个运河流域的作家们都从这条新的大运河血脉中领受到精神惠泽,为我们的地方性和个人的写作打上清晰而独特的印记。

“新”,在这里也是一个关键词。我也希望,沧州的“新大运河文学”能够充分地展现新时代、新生活、新命运和新地理中新的一面,能够充分展现自由的、坚定的求新意志,能够在立足本土本地文化的滋养的同时为它注入新的品质。

希望这次研讨会是一个坚实而美妙的起点,在之后的时间里,沧州的“新大运河文学”能够获得大的发展,能够成为文学地理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笔。

2024-08-2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199.html 1 书写新时代新环境新运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