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活跃着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热爱生活,或练武强身,或远足寻访“诗和远方”,或不断尝试新潮生活方式……他们不惧岁月老去,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把日子过得绚丽多姿。
从今天起,本版开设“老顽童”栏目,走近一个个健康且各具特色的老人,分享他们的人生智慧和养生经验,记录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活。
——编者
清晨,沧州市人民公园一隅,一位老者正在打拳。只见他步伐稳健,拳锋凌厉,一套拳打下来,老者脸不红、气不喘。
这位老者名叫顾春生,82岁,家住运河区梨园小区。他是一名中医,现在仍每天坚持出诊。
顾春生为何精力如此充沛?他为自己找了很多养生方式,但主要的是练拳和写毛笔字。练拳,即武,能强身;写毛笔字,乃文,可修心。亦文亦武,张弛有度,这也是他保持健康的秘籍。
说起练拳,顾春生立刻两眼放光,这个习惯他保持了60多年。而他最初选择练拳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少闹点儿病。
上世纪60年代,生活条件差,顾春生患上了低血糖,腿部还出现了浮肿。这时,他偶然间遇到一名太极拳武师。武师身强体壮,打起拳来一招一式刚柔并济,顾春生看得心生羡慕。于是,他便跟随武师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强度小、动作缓,年轻时的顾春生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缺少爆发力,又改学六合拳。
冬天,顾春生常常是一身单衣,在雪地里扎马步;夏天,他顶着日头练拳法,浑身湿透。
退休后,武术更成了顾春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拳、舞刀、弄剑……顾春生练的门类多起来。
人民公园里经常能看到他舞剑的身影:一柄长剑在手,舞起来若飞龙踏水波光荡漾,亦如火树银花绽放寒光。
多年习练武术的顾春生又迷上了制作武术兵器。闲来无事,他便按照武侠小说中的描写打造武术兵器。买材料、画图纸、淘工具,打磨、钻孔,顾春生做出了刀、剑、红缨枪……
随着年龄的增长,顾春生降低了习武强度,缩短了习武时间,但他的生活依然充实而规律。
每天早上6时到公园锻炼一小时,8时去门诊,午休后到公园与老友聊天、抖空竹。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每餐吃八分饱,晚上9时入睡。
空闲时间,顾春生还要练上一小时毛笔字。他喜欢看《黄帝内经》,时常抄写里面的句子,同时也用这些话提醒自己。
心有郁结时,他写下“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告诫自己心是五脏六腑中的核心,不仅要保养身体,还要注意调适心理,切勿被不良情绪伤及身体。
在门诊出诊时,他提醒患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即人应顺应自然变化,讲究固定的起居和生活规律。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顾春生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他说:“80岁,是我人生的另一个开始。我会保养好身体,为更多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