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 思
公交站点没有座椅、商场厕所地面打滑……最近,有老年人反映,市区一些公共场所缺少适老化设施,希望公共场所对老年人能更“友好”一些。
最近几年,我市多措并举推进社区及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在社区活动、居家养老等方面更安心舒适。然而,一些公共场所在“适老”设施的配套和维护上还有所欠缺。比如:有的公交站点没有座椅,老人等久了会感到疲劳,只能靠着站牌或坐到台阶上;个别商场的厕所地面湿滑,没有扶手或防滑垫,老年人只能扶着墙或门行走。
适老化改造应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比如公共场所如厕、乘坐公交车等。上海市推进公厕智能化,很多环节就重点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成为很多城市借鉴学习的对象。其中通行安全项规定:厕间门应具备自闭功能,有显示使用状态的设备,以保证老年人用厕便捷、安全;自主如厕项规定:配置无障碍设施的厕间均应安装紧急呼叫器,便于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自主求助;服务优化项规定:应在公厕内各独立封闭空间设置“请勿遗忘随身物品”等内容的语音提示装置,防止老年人如厕后遗忘随身物品。
增加或改造“适老”设施的投入不一定需要很多,工程也并不宏大,却能切实解决老人生活的“痛点”,提升老人的宜居度。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调研,了解老年人诉求,加大对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力度,更方便老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