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第07版:07

从初来乍到到扎根落户,从“天南海北人”到“沧州人”,他们说—

在沧州有干头更有奔头

本报记者 宁美红

覃军在做实验(资料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众多的科技研发人员来到沧州,在这片土地扎下根,结出累累的“科技果”,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顺应趋势 来沧发展

在位于河间经济开发区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服务部的技术人员王瑞英近来一直忙着为企业普及质量管理知识。入职研究院6年来,她一直从事质量管理培训工作,不但自己得到了成长,还帮助众多企业填补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空白,虽然忙碌却乐此不疲。

王瑞英上大学时学的是质量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去天津寻一份理想的工作。

2018年,经过多年打拼,王瑞英从天津来到沧州。这个改变源于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河间成立。

河间再制造产业发展历史长,以汽车零部件和石油钻采装备再制造为主,曾一度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为此,河间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从国内一流院校引进4位博士、7位硕士,由他们牵头成立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在同一时期,王瑞英也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岔路口。由于家庭的原因,王瑞英觉得工作越发力不从心。正不知作何选择时,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让王瑞英坚定了来沧州的想法。

与王瑞英不同,来福汽车照明集团沧州有限公司研发部长覃军是随着企业来到沧州的。

2020年底,来福照明公司从雄安新区迁到献县,覃军作为公司研发部门负责人,事业也随着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原籍湖北荆州的覃军在献县买了房,决定在这里定居。他喜欢这里的气候和安静宜居的生活环境。

进入事业新阶段

多年前,山东人杨炳栋看中了黄骅港的潜力,主动选择到这里工作,并在这里成家立业。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黄骅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如今,已成为黄骅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的杨炳栋,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高峰期。

去年,沧州成功举办了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暨2023年中国航海学术年会。此次航海日活动周,举办活动数量和参加人数均为历届之最,为沧州带来了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宝贵机遇。杨炳栋作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直接参与了很多活动的策划。

“以前,我参加过几届活动周,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沧州举办的活动周上,我成为一名组织者,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把活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杨炳栋说。

通过策划活动,杨炳栋同样收获了很多。

他参与了航运强国峰会选题策划、航海科技博览内容选择、论文评审、竞赛题目命题等工作,还负责了各论坛、各种活动的协作以及各方面参会人员的协调沟通,常常忙到深夜。“我提前半年就收到了活动周举办通知,那半年的时间,我常往返北京沧州两地。工作很累,但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杨炳栋说。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王瑞英在沧州开启了事业的新起点。

王瑞英喜欢琢磨新事物、接受新观点。她坦言,通过在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工作,自己收获了成就感和快乐。由于再制造产业的一些标准还处于模糊阶段,要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就必须持续学习。“行业在发展,我们也不能停下来,这种一直充实自己的感觉真好。”

如今,王瑞英已经成长为研究院中的技术骨干。

在沧州“扎根”

去年,应客户要求,覃军带着来福照明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了H16卤素灯,填补了国内空白。相比行业内知名企业欧司朗公司1800小时寿命的卤素灯,来福照明研发的这款产品寿命能达到2000小时,在整个行业里遥遥领先。通过努力,覃军和研发团队为公司迅速发展再立新功。

覃军在献县的住房临河,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水波荡漾。每当这时,覃军便觉得十分惬意、幸福。

来献县3年,覃军已驾车游览了沧州的多个县(市、区)。像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久一样,他甚至能像导游一样讲解单桥的历史。

“这里生活舒适,很适合我。”不知不觉间,覃军与这座小县城产生了情感共鸣。

王瑞英服务的大多是中小型再制造企业。通过走访,她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观念滞后、管理落后的问题。“许多管理者大事小事一起抓,导致自己疲惫不堪,但生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于是,她从根本的管理原则入手,帮助企业搭建生产管理框架、制定作业指导书,让生产管理的流程一目了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服务了一家企业小半年,企业负责人非常感激,合作结束后还常给我发信息进行沟通。”王瑞英说。

工作有干头,生活有奔头,来到沧州,王瑞英过得充实而快乐。

2024-08-29 本报记者 宁美红 从初来乍到到扎根落户,从“天南海北人”到“沧州人”,他们说—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9061.html 1 在沧州有干头更有奔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