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2日
第06版:06

请让孩子自己来

刘 婧

早上入园时,我如往常般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孩子们,突然,走廊里传来哭喊的声音:“快点儿让我下去,快点儿让我下去,我要自己走!”一名小朋友一边哭喊一边使劲在爸爸怀里挣扎。爸爸放下孩子说:“盛盛,别哭别哭,我跟老师说,老师不会批评你的!”盛盛一边哭一边使劲跑向我来:“老师,是爸爸非要抱我的。小鸟自己飞,小狗自己跑,我也会自己走,我也是好宝宝!”我蹲下身,抱住盛盛,说:“老师知道盛盛想自己走,盛盛是个好孩子,我们一起来告诉爸爸,盛盛可以自己走!”我抬头看向孩子爸爸,对他说:“下次让盛盛自己走,好吗?”盛盛爸爸略显尴尬地说:“刘老师,我40多岁才有了这个小儿子。每天抱着他来幼儿园是让我感到幸福的事。孩子天天跟我说他要自己走,我就是舍不得!”说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安抚好孩子,对盛盛爸爸说:“我特别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孩子慢慢长大,需要我们承认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孩子渴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家长,就是再喜欢、再舍不得,也应该让孩子自己体验成长的快乐。”

因为爱、因为不舍、因为要满足自己的幸福感,爸爸剥夺了孩子自己走路的权利。在大人看来,这也许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在孩子眼中,这却是一件天大的事。明明自己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走得很好,可爸爸偏偏不让,这让孩子感到很委屈。

这位爸爸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什么是自我效能感?简单说,就是认为自己可以完成某件事。这直接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不让孩子展示或运用已有的能力,剥夺孩子锻炼、进步、成长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自信。

同时,爸爸的行为还会让孩子觉得在老师和同伴面前很伤自尊,甚至会担心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取笑,而处在纠结、矛盾和无奈的情绪中。

其实,真正的爱,是包容、接纳孩子成长中的不足和遗憾,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经历,给予孩子每一次本该属于自己的成长机会。

如果爱孩子,那么“请让孩子自己来”。

(作者系沧州市第一幼儿园教师)

2024-09-02 刘 婧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9262.html 1 请让孩子自己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