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在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三方面发力,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实施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利于凝聚人才的引进机制。当前,国际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要想吸引人才,最好的环境就是良好的机制政策。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破除人才引进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要尊重创新人才引入规律,不断健全重点行业领域人才薪酬制度,科学合理分配成果转化收入,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落实好医疗、住房、子女入学、岗位补贴等政策待遇,营造良好的留人环境,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形成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才是立国之本,人才培养是强国之基。要把握战略主动,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创新为立足点,针对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及时增设新兴学科,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对传统模式进行调整和升级,加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推动形成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需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
构建多元自主人才体系,形成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人才怎样用好,用人主体最有发言权。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使用中的积极作用。用人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要摒弃一些机械的、落后的、片面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杜绝“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传统评价方式,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激励机制,才能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