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本报通讯员 李艳伟 张 驰
“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突出重点,推进关键领域改革,通过改革破除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力。”近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屈国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发改委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不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屈国治说,市发改委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与京津上下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链体系;加快打造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大力推动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雄商和津潍高铁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强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抓好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推进京津养老资源向沧州布局。
屈国治表示,市发改委将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全市产业发展潜能。做大做强绿色化工、管道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鑫海化工新材料、达力普高端石油钻采及能源装备用管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绿色化工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培育智慧管道和管道装备服务业,支持盐山管道装备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促进管道装备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不断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推进华北智算中心、沧州明珠锂电隔膜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谋划一批物流枢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进沧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打造现代物流业集群体系。
屈国治说,市发改委将把做好项目要素保障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实施重大项目全流程服务管理,健全在建、新开、储备“三个清单”,完善领导包联、强化调度、动态管理、现场督导等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河北帝安农生物农药产业项目、远景零碳智能产业园等515个省市重点项目进度,推动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开工,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持续深化政务、市场、法治、要素、信用等五大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