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不少家长松了一口气:终于把孩子送回校园了。但新的担忧随即而来:孩子上课没精神;集体环境中,传染病容易交叉感染……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家长和孩子要做好健康“功课”。
家长、孩子共同规划
克服“假期综合征”
“已经开学了,孩子却不在学习状态,晚上睡得晚,白天没精神。”市民张女士说,她儿子上小学六年级,这个暑假孩子一点儿都没闲着,旅游、上兴趣班、各种聚会……丰富的暑期生活,搅乱了孩子的生物钟,孩子每天很晚才能入睡。
从开学前一星期,张女士就督促孩子晚上早点休息,尽快回归上学时的状态。一听到妈妈唠叨,小家伙儿就烦躁、发脾气,还总说肚子疼。
“这是典型的‘假期综合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理门诊主任韩庆林说,新学期开学前后的这段时间,有些孩子会情绪波动,表现为疲劳、困倦等,严重的可产生焦虑、恐惧、担忧等情绪,有时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晕、头痛等躯体反应。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时常在孩子面前说“已经开学了,不能再疯玩了”“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避免让孩子更加紧张。
此时,家长需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可以商定每天提早半小时起床,起床后适当做些运动。
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计划,并将大的计划拆分和细化,做到有预期、有实施、有反馈,这样更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要让孩子将负面情绪表达宣泄出来,再与孩子好好沟通,疏导情绪,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大多数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调适,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外出做好防护
应对各种传染病
当前,昼夜温差较大,是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常见传染病的高发期。如何做好预防呢?
“科学防范传染病,要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卢丽艳表示,室内要勤通风,注意卫生,外出尽量戴口罩,远离人员密集场所。
“现在气温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患上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卢丽艳建议,可以把生理盐水放进冰箱里冷藏,每天拿盐水漱口、清洁鼻腔,这样可以保护咽喉,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要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每天要早睡早起;尽量让孩子在22时前入睡;中午适当小睡10分钟到20分钟。
卢丽艳说,家长应确保孩子定期接受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孩子们应该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循序渐进运动
摆脱锻炼不适
新学期伊始,一些孩子因为假期户外活动不足,所以短期内难以适应学校较高强度的运动。有的孩子运动后会出现不适,如关节附近疼痛等。那么,该如何科学运动呢?
“开学后的体育活动,家长应督促孩子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帮助孩子逐步恢复到正常运动水平。”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医学足踝外科医生袁令晨说,可以通过饭后散步、晚间游戏等方式逐渐恢复运动。
袁令晨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可每天步行或者骑车去学校。每周进行2次球类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要少于40分钟。还可以每周进行3次中、长跑,隔天一次。初始锻炼时,孩子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跑的速度和距离,适应后逐渐增加。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做些家务活儿。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勤劳独立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