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胡 娜
村民们简办丧事、新办喜事可以积分;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可以积分;违反村规民约则会被扣分……自去年年底开始,盐山县庆云镇王母庙村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建立了“正向加分、反向减分”的评分体系,引导村民成为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去年,我村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大田作物,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于是,村‘两委’决定从村集体收入中拨出1万多元钱,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按照1积分等于1元钱的标准,奖励践行移风易俗、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说起积分制管理模式,王母庙村党支部书记宗海通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为让积分制管理模式发挥实效,王母庙村建起了“爱心超市”。从村集体收入中拨出的1万多元钱,用于采购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充实“爱心超市”。村民每参加一次活动,“爱心超市”的记分员都会记录下来。村“两委”班子还会组织道德评议会,联合村民代表对村民参加活动的行为进行评议,并给予相应分值。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村民可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建起‘爱心超市’,我村渐渐汇聚起了‘勤劳改变生活、积分改变习惯’的文明新风。接下来,我们还要探索多种奖励机制,让积分制管理模式在培育文明新风上发挥更多作用。”宗海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