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 工人在采摘金银花
◀游客观赏荷花
近年来,吴桥县以农业农村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休闲为抓手,积极打造互相带动、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新业态,农文旅融合正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
一村一品
打造农业特色名片
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到荷塘深处采摘莲蓬……连日来,到吴桥县桑园镇大辛村赏荷采莲,成为不少游客的必备“打卡”项目。
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随风摇曳。荷花或含苞待放,或灿灿盛开。“我要用画笔把这片美丽的荷塘画出来。”9岁小学生王淇卉说。写生的“小画家”们在荷塘边支起画架,用画笔创作着作品;来此观赏荷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拿着照相机、摄像机在花中穿梭;工人们俯身采摘荷花和莲蓬……这幅美丽的乡村丰收图,让荷塘的负责人刘志强十分高兴。
“荷花池占地100余亩。我们除了利用荷花池发展种植、采摘、观光外,还因地制宜搞起了养殖业。”刘志强介绍,池内养殖了鱼、虾、河蚌等。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桑园镇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目标,引导各村明晰发展思路,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各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特色果林、设施园艺、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带动村民就近增收致富。
农旅融合
“甜蜜事业”蓬勃发展
“听说这里的水果熟了,我就带着亲朋好友过来体验采摘,品尝新鲜水果。”在吴桥县沟店铺乡东丁村的果园里,一名正在采摘的游客说。初秋正是各种水果抢“鲜”上市的时节,东丁村果园为游客准备了一场采摘盛宴。
果园里,成片的果树郁郁葱葱,青的、黄的、红的果实点缀在枝叶之间,果形饱满、色泽诱人,惹人喜爱。
“水果刚一成熟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除了当地人,也有来自山东的。”果园负责人樊凤霞介绍,果园面积约100亩,种植了桃、梨、杏、苹果等果树,每年从5月到10月实现水果不间断采摘。
“甜蜜事业”的蓬勃发展,带火了乡村采摘游。沟店铺乡大力推动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绘就“良种培育+规模种植+采摘旅游”的全链条融合发展蓝图,让小果实化身助农增收、振兴乡村的“幸福果”。
“立足发展采摘经济,我们坚持在保证水果产量、提高水果质量上下功夫,针对病虫害防治、剪枝、疏果、坐果等方面开展农技培训,组织农技专家深入果园,手把手指导果农科学种植。”沟店铺乡党委书记王飞介绍。
优化结构
立体发展助农增收
“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农场,再到农场务工采摘金银花,这样就有了两份收入。”近日,正在田里劳作的吴桥县安陵镇安陵村村民苏维军喜笑颜开。
眼下正值采摘金银花的黄金期,在大运河畔的安陵镇,成片的金银花汇成了一片花海,黄的似金,白的如银,空气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安陵镇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金银花、玫瑰花、菊花等种植,培养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和销售骨干,吸引了周边村民纷纷加入到采摘的“大军”,建立起了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三位一体”的立体发展模式。大运河畔盛开“致富花”。
同时,秉承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领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的理念,安陵镇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苍术、玄参、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在运河畔打造中草药种植基地,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今,广大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热情更加高涨。
推进中草药种植绿色化、生态化创新发展,加强中草药种植技术指导,安陵镇通过召开现场会、田间观摩会、农情分析会等,有效促进中药生态农业与健康食品、文化旅游等领域多元跨界融合发展,让群众共享中药材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