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1日
第03版:03

万方:

做北方面点的南方“大师傅”

本报记者 邢 程 摄影报道

▲万方(左二)教学员配制食材调料

▶▼万方指导学员制作的美食

▲刚出锅的油条金黄酥脆

今年46岁的万方在新华区经营着一家小吃店。虽然她来自武汉,但多年在北方打拼,已然成为“半个”北方人。今年6月,经营16年面点生意的万方办起了北方传统小吃培训班。在她指点下,百余学员已“出师”,更有不少学员已经开起了小店。

1

爱上北方面点

9月15日下午2时,送走了顾客预订的外卖,万方再次返回后厨忙活起来——她要为前来学习面点制作的学员提前准备食材。

这时,经营肉夹馍生意的何先生给万方打来电话:“万姐,你猜我这星期卖了多少货?”没等万方反应过来,他又激动地补充道,“光卤肉就用了100多公斤!”万方听后真心为他感到高兴,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与他聊起“生意经”。

万方热情好客,爱交朋友,人们习惯称呼她“万姐”。认识万方的人都知道,她很会做饭。油条、酱香饼、肉夹馍、千层饼、煎饼、小笼包……各种小吃她样样精通。“我从14岁就跟着家里人学做面点,起初只是为了生计,后来慢慢变成爱好。”万方和记者讲起了自己与北方面点之间的“不解之缘”。

万方兄妹四人,自幼跟着爷爷长大。爷爷在家乡经营着一家早餐店,主营当地人爱吃的油条、包子。为了多赚些钱贴补家用,万方的父亲背上行囊,从家乡武汉来到北方学习制作烧饼等面点手艺,把北方特色美食带回了家乡。年幼的万方常帮着大人打下手,也渐渐地喜爱上了北方的各式面点。

从小耳濡目染,万方很快掌握了不少制作面点的“窍门”。2007年,万方想去大城市闯一闯,和家人沟通后,最终和爱人、大哥、侄子一起结伴来到北京。

2

改良传统面点

“创业初期的日子十分艰苦。我们在偏僻胡同租了一个很小的店面。”万方说,租完店面,她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个电饭锅,煮饭、煮菜都用它,这样“硬挺”了好长一段时间。

每天凌晨三时,万方一家人就起床准备食材。常常为了多挣几十块,一家人忙活到深夜。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万方常常困得哈欠连天,可她闲下来还不忘研究北方人爱吃的美食的新做法。“南方人比较讲究吃,我也是。”万方说,煎饼、酱香饼、馄饨、香葱烤饼等面点,她都尝试制作、改良。小店美食不断“上新”,生意也越来越好。

2017年,因为个人原因,她将生意搬到了沧州。在这里,“万姐”制作的面点一如既往地受欢迎,不少人成了万方店里的常客,小吃店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十几年来,不仅万方,她的爱人、大哥、侄子也都成了“大师傅”。闲暇时间,万方会在网络平台做直播,或讲述她的创业故事,或在300平方米的后厨里展示“大师傅”们制作面点的场面。

看着热气腾腾的面点出锅,很多“吃货”向万方讨要制作“秘方”。更有不少网友想前来拜师。万方被大家的热情打动,承诺为大家开办培训班,将自己的“秘方”手把手教给大家。

3

义务传授“秘方”

今年6月,万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第一期培训班如期开班。“大师傅”们现场义务教学,学员只需交纳一定的食材费。万方的老顾客们得知后,争先恐后报名,首批10名学员率先走进了“万姐”的后厨。

香酥掉渣的烧饼、皮薄馅大的灌汤包、味道浓郁的酱香饼……经过为期一周的学习,学员们掌握了10余种传统小吃的制作方法。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沧州有个义务教授面点的“万师傅”。

上个月,来自辽宁的一对姐妹花结伴而来,她们“满载而归”后,专门为万方寄来了感谢信;浙江学员叶水秀,专程从1000公里外赶来,她想把北方面点带给家乡人尝一尝;来自内蒙古的弓晓华前来学习,她准备学好手艺,和爱人一起在老家开一家早餐店……

有人问万方:“怕不怕学员和师傅抢生意?”她说:“不怕。把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反而让我觉得心里踏实。”来找万方学习面点制作技艺的,大多家庭条件不好,想学门手艺养家糊口。在这些不远千里前来学艺的人们身上,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3个月的时间里,100多名学员在这里“毕业”。大家制作的面点色泽诱人、香气四溢,令万方颇有成就感。

“昨天晚上,一位老学员给我打电话时特别激动,她说一天卖了470屉小笼包,创了开业以来的纪录。”万方说,那一刻,她也打心底为这位学员感到高兴。

2024-09-21 本报记者 邢 程 摄影报道 万方: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0962.html 1 做北方面点的南方“大师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