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摄影报道
日前,河北金融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会计专业新生队伍中,有一个特殊身影——盐山县残疾学生张缤文。今年19岁的张缤文曾多次住院接受手术,但始终没放弃学习。今年,她以561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河北金融学院。张缤文表示,是家人、老师、同学以及爱心人士的关爱让自己追寻梦想的脚步更加坚定。
张缤文小时候就患上一种很罕见的基因突变疾病——低磷抗D佝偻病。9岁时,张缤文接受第一次矫形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行走,上下学只能靠奶奶或妈妈背着。
“奶奶背着我上二楼的教室上课时,路过的老师们看到,就会主动背我上楼。”张缤文说,奶奶送她到教室后,担心她上厕所不方便,每次都在学校等着。老师们看奶奶辛苦,便让奶奶到办公室休息。那时候,怕小缤文落下功课,张缤文的班主任黄瑞丽经常义务为她补课。
随着腿逐渐康复,张缤文开始尝试小步上台阶,慢慢地脱拐走路……每一次小小的进步,对于渴望奔跑的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惊喜。然而,第一次矫正手术后,她的左腿停止生长且比右腿短6厘米。因为两腿长度不一样,她的身体很难保持平衡,走路也更加困难了。
“很庆幸,我遇到了友善的同学和慈爱的老师,是她们陪伴我走过中学阶段。”张缤文说,她永远忘不了上学时主动帮自己背书包的同学,还有一直关心支持自己的老师。
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住校。考虑张缤文行走不便,盐山县第一中学允许她骑自行车往返宿舍和教室。有一段时间,她因考试成绩不好一度情绪低落,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张俊鹏就细心开导她、鼓励她;英语老师荣杰帮她耐心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方法……
2022年夏天,正值高二学年末尾,张缤文因频繁半夜腿痛,不得不去北京再次接受手术。“腿上戴着延长架子,拆开纱布时腿上血肉模糊……”回忆起术后的场景,张缤文仍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尤其在2023年元旦,她本已经出院回家一个多月,却因延长架子的角度偏差需再次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所有的延长都要从头再来。”妈妈付淑华说,在医院恢复的过程中,张缤文忍着疼,仍每天坚持学习,最终自学完了高三全部课程。参加高考时,她刚能拄拐行走,腿上架子还没有拆。尽管很不方便,她还是坚持考完所有科目,最终考了457分,高出本科线27分。
“457分,我不甘心!”张缤文对父母说出了自己想要复读的想法。“孩子,只要你自己不怕吃苦,我们就支持你!”父母积极帮她联系复读学校。
复读这一年,她比别人更刻苦,经常学到凌晨,有时排队打饭时还不忘背英语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高考,她的成绩比去年高出100多分,她也成功考入河北金融学院。家人、同学、老师都为她感到高兴。
进入大学,老师特意给她安排了宿舍下铺,同学们也给予她很多生活上的帮助。她说,大学是自己人生的新阶段,她一定好好学习,用成绩回报每位关心和帮助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