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4日
第06版:06

于文举:

牵头组建党建联合体 建功乡村振兴大舞台

9月的天空,明净高远。种过旱碱麦的农田里,玉米已近成熟。一阵风吹来,沙沙作响。

“我们的旱碱麦马上要进北京的‘菜篮子工程’啦!下个月,大学生们要在这里搞直播大赛,帮我们卖旱碱麦、冬枣和皇冠梨!”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大科牛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于文举说。

今年43岁的于文举,2001年参军,参加了四号、五号、六号神舟飞船发射任务,荣获三等功1次、优秀士兵5次、团以上嘉奖3次,是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2013年12月退役时,他选择了自主择业,应聘到河北伦特化工集团。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军人品质,让他从一名维修工做到了集团高层。2021年,于文举再做惊人之举: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投身于乡村振兴这一新“战场”。

于文举回村那年,村容村貌还是老样子。坑坑洼洼的村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他带领村“两委”积极协调各部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修成了1200米的柏油路,彻底解决了进村难的大问题。他建强党支部,组建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拆违修路、清理卫生等工作。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风也逐渐向好趋正。

大科牛村是一个拥有2300多名村民、1万多亩土地的农业村。“必须让农民告别‘单打独斗’,联合多方力量让大伙儿增收。”于文举说,实现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产业融合才是重点和出路。他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推动土地经营向集中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他首先将中粮集团“博远360+”农业服务模式示范基地项目引进黄骅,不仅让大科牛村乡亲们受益,还带动了周边村的百姓致富。之后,他又为村里引进浅埋滴灌项目,让乡亲们每年每亩获得600元租金收入,同时村集体还能增收7万余元。此外,他还采用村集体为农户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的“居间服务”模式,既让农民节约了成本,也让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赢。

退役11年来,于文举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作风。去年4月,他联合周边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牵头组建齐家务镇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大家取长补短,抱团发展,轮流直播,在抖音平台上宣传齐家务镇风土民情,对以旱碱麦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直播带货。

“我们的旱碱麦和冬枣如今已实现了全国销售。下一步,旱碱麦即将进入北京的‘菜篮子工程’,冬枣进入北京新发地商品批发市场。现在最难的是皇冠梨的销售。尽管我们大科牛村的皇冠梨品质很好,但是因为还没打出知名度,梨果又已成熟,我和果农一样着急。”采访时,于文举刚从青县送完一车旱碱麦回来,又马不停蹄地联系有关部门,希望加大宣传力度,拓宽皇冠梨销售渠道,让村民增产增收。

2024-09-24 于文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1159.html 1 牵头组建党建联合体 建功乡村振兴大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