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是受风,拔个罐”“咳嗽是因为上火,要多吃水果”“秋燥应多喝水”……在这个“多事之秋”里,受风、秋燥、上火等身体不适接踵而至,令人防不胜防。专家表示,秋燥不同于上火,治疗和饮食需区别对待。对于易受风者,出汗后要注意保暖,谨防受风。
“贼风”伤人 注意保暖
“90后”小李怕热,最近晚上睡觉一直开着窗户。没想到,昨天早晨醒来,小李脖子不能动了,还伴有头晕、恶心。他到医院检查,原来是肩膀受风导致的颈椎病。
“这几天,因受风导致感冒、面瘫、皮肤过敏、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沧州市中心医院中医二科主任李泽钊说,过度劳累、出汗后,如果处理不当易受风,尤其是老人、体质较弱者要格外注意。
“风为百病之长,‘贼风’很伤人。”李泽钊说,“贼风”是指缝隙里的风。很多人洗完澡或者晚上睡觉时,会将窗户开一条缝,这样容易受“贼风”侵袭。
“出汗后,不要立即脱下衣服,要注意保暖,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李泽钊提醒市民,要防止单一部位反复受风。尤其是人在入睡后抵抗力下降,易感风邪。即使天气较热,睡觉也要盖上薄被。
受风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拔罐、刮痧、针灸、中药熏蒸等方法治疗。
秋燥≠上火 食疗巧养生
连日来,刘华皮肤干燥、嗓子发痒,还总是干咳。他以为上火了,每天大量喝水,还吃了清热降火的药。几天后,他的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咳嗽得更厉害了。
“这是秋燥,不是上火。”李泽钊说,很多人将秋燥误认为是上火,二者症状有些相似,常常被混淆。秋燥表现为口鼻、皮肤、咽喉干痒,干咳少痰,眼睛干涩。上火的症状则是牙龈、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口舌生疮,眼红肿痛。
李泽钊介绍说,治疗秋燥以“补水滋养”为主,可以喝菊花茶、蜂蜜水,平时宜多喝粥、豆浆,吃些百合、萝卜、莲藕、苹果、山药、荸荠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对于上火,则应以“清热去火”为主,宜喝金银花茶、连翘茶,食用苦瓜、冬瓜、芹菜等有去火功效的蔬菜。
“梨是这个季节很好的食物,对秋燥和去火都有益处。”李泽钊表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肺热咳嗽、咽干喉痛的人食用。
运动“微出汗” 方式很重要
秋天,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在保证充足睡眠的情况下,加强身体锻炼,有助于提高抵抗力。但这个时节,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尤其是老人和体质较弱者,要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
“慢跑、做操、打太极拳、散步、骑行等都是适合秋季的运动。”李泽钊说,特别是快走,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
“秋季运动‘微微出汗’即可。”李泽钊提醒市民,运动前要充分热身。
此外,户外运动应注意保暖,切忌穿汗水浸湿的衣服在风中逗留,以防着凉感冒;运动后要及时补水,要少量、多次、缓饮;运动前勿空腹,做好热身运动;户外锻炼时,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干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