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第06版:06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千里运河 美好与共”沧州·杭州文化交流研讨活动

寻脉千年运河 共话双城文化

主办:沧州日报社 承办: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 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协办:绿城·凤鸣潮阳项目

左起:鲍远斌、陈为、丁晓红、孙建、杨立明、孔繁义

千里运河 美好与共

双城学者纵论运河文化

9月23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千里运河 美好与共”沧州·杭州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

该活动由沧州日报社主办,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绿城·凤鸣潮阳项目协办。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吴越文化源远流长;沧州则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段,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交相辉映。同为运河岸边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城相遇,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座城市的学者济济一堂,共话双城历史文化,共议南北文化异同,共论沧州与杭州自古以来相交共融的渊源。

沧州日报常务副总编张徽贞说,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这样一个特殊节点,恰逢沧州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双世界遗产”城市,在沧州举办这样一次文化交流活动,恰逢其时。沧州与杭州历史上多有交流,此次握手共话,亲近感不言而喻。当沧州的大气豪迈遇上杭州的厚重清朗,当杭州的开放包容遇上沧州的文韵悠长,地脉的相近、文化的相通,让“双城记”有太多的故事可讲,也有太多可以共融的空间、互鉴的经验。

目前,杭州正在将大运河杭州段旅游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沧州也正在打造“中国非遗之城”。两城共话,可以更深地触摸运河文化的历史脉络,进一步彰显运河的时代价值。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张宏霞说,一泓碧波通南北,千年文脉连古今。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推动房地产、建筑业健康发展,系统开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加强物业管理与服务,提升百姓居住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分为“共话”“共议”“共建”三个环节。

在“共话”环节,沧州区域文化研究学者孙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畅谈沧州的文脉、地脉。他以自己创作的《沧州赋》开篇,说明沧州拥有的三个地理区位优势:与雄安新区接壤、位于大运河文化带和环渤海经济圈。他还着重讲到,沧州不仅有运河文化,还有诗经文化、渤海文化、医药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等,历史文脉源远流长。

钱江视频地产传媒研究中心总策划丁晓红也介绍了杭州的地脉与文脉。她说,杭州被称作“人间天堂”,位于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点。杭州的城市特点是将自然山水与江南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文与山水自然结合的城市景观,让城市拥有强烈的地理美学特征和深厚的文化脉络。

沧州与杭州自古因河而兴,相通互连。孙建还从与两座城市都有关系的历史人物说起,历数从宋代至今沧州、杭州相交共融的故事,畅谈双城的文化关联和人文故事。

河流孕育了城市文明,城市文明的细胞是社区。双城如何融合,建设更加文明的城市、打造更富文化的社区?这是共议环节嘉宾们聚焦的问题。

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说,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他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挖邗沟、想要攻打齐国,孔子弟子子贡游说各国的历史说起,讲述了儒学在运河千百年的流波中留下的深深印记。

绿城·凤鸣潮阳项目总经理陈为是杭州人,他阐释了文化在房地产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他喜欢沧州这座城市,并愿意把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房产项目留给沧州,希望能给沧州老百姓打造一部不留遗憾的“作品”。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北方区域常务副总经理、河北公司总经理鲍远斌参与了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的建设和服务工作。他说,一条运河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次来到沧州,他希望也能把绿城的理念带到这里。

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监管科科长杨立明介绍,目前沧州物业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他希望能借助绿城物业进驻沧州的契机,为沧州住宅物业服务业打开新视角、提供新感受,促进全市住宅物业服务业的发展。

最后,沧州日报常务副总编张徽贞代表双方发起推进“确幸社区”文化活动的倡议。沧州日报社与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双方代表签订共建协议。沧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植毅为双方颁发共建“确幸社区”牌匾。

欧中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于峰将自己特意创作的《沧州—杭州运河图》赠送给绿城·凤鸣潮阳。市文联副主席王君等8位沧州画家也将自己创作的画作《大运沧州盛景图》(复制品)赠送给绿城·凤鸣潮阳。绿城·凤鸣潮阳委托方代表刘睿樨上台接受了画作。

这次沧州·杭州文化交流研讨活动的主旨是“千里运河,美好与共”。沧州的美好、杭州的美好,通过“共话”“共议”“共建”,双城之美相交共融。沧州、杭州将携手共同书写运河文化、城市文明、幸福社区的时代新篇章。

共话:寻脉双城灿烂文化

因运河而一脉相连的杭州与沧州“各美其美”,更应“美美与共”。沧州区域文化研究学者孙建与钱江视频地产传媒研究中心总策划丁晓红共话两座城市的文脉,让人感受到了沧州、杭州各自的魅力以及运河南北文化的关联与交融。

“西麓太行,吞吐日月;东依渤海,鼓荡鲲鹏;北接幽燕,呼吸侠气;南邻齐鲁,沐浴儒风……”孙建开场诵读自己创作的《沧州赋》,以此说明沧州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他说,沧州人逐水而居,滨河生活,端午节,在运河里赛过龙舟,中元节,在运河里放过河灯,这跟1000多公里外的杭州几乎没有两样。

丁晓红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与灵魂。杭州与沧州都是大运河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之间有着十分相似的地脉、人脉。她说杭州的城市景观就像一块“御砚”,富有地理美学和人文特色。西湖北面的平原是“御砚”的砚堂,西湖就像砚里的一泓清水,钱塘江就是雕琢在“御砚”上的一条“蟠龙”,大运河就像注入“御砚”的水脉,为杭州刻画出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城市溪流”景观。

孙建追根溯源历史,从多个方面讲述了沧州与杭州在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交流、互动,深入剖析了两座城市通过文化实现共融的缘起。

孙建介绍,在明初的沧州大移民中,沧州望族八大姓戴、刘、吕、王等姓氏中,两大姓戴(黄骅市李村)、孙(沧县望海寺)都来自浙江。

借助大运河,沧州的金丝小枣和沧酒都曾被卖到杭州。在杭州拱宸桥东岸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内,有一巨幅壁画,其中标注了“沧州红枣”字样,内容是根据杭州文史学者的相关考证绘制的。清代钱塘人汪沆写有《沧酒歌》。小枣的甜美,沧酒的清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自古以来,很多杭州诗人沿运河进京,路过沧州时写下不少诗篇。如明代钱塘人瞿佑写的《沧州城》,清代钱塘人厉鹗写的《沧州》等。

有史可考的在沧州的杭州人,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的唐恪。那是徽宗政和七年,唐恪担任沧州知州。那一年,河水决口,沧州城危在旦夕。为救沧州城及一城百姓,这位杭州人冒着被弹劾、丢乌纱帽的危险,调集兵、船,紧急救援。按照《宋史》的记载,最后“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留下一段佳话。到了明代正德年间,杭州人胡世宁路过沧州时,正遇到流寇攻打沧州城。胡世宁出谋划策,帮助沧州官员调动一切力量守卫沧州城,最终打退了流寇的进攻。

沧州人在杭州的也有不少,最有名的,当属明代抗倭英雄刘焘。明嘉靖年间,倭寇大肆侵扰江浙闽一带。刘焘任浙江杭嘉湖兵备副使,抗倭的第一站就在杭州。到了近现代,沧州武术奇才曹宴海在上海游艺大会上获得第一名,被誉为民国“武状元”,从此加入浙江国术馆,还被浙江省主席张静江聘为国术教官兼随从副官,开启了在杭州的传奇人生。

如今,沧州、杭州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丁晓红表示,双城共话就是要杭州、沧州一起努力,增强运河文化活力,打造更有品质的人居环境,让“双城记”更加精彩。

共议:畅谈文化走进社区

2000多年前,当中国版图上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一座座名城古镇受其滋养,从此拉开繁荣的序幕。她不仅是一条经济命脉,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沧州与杭州,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因河而兴,也因河相通。如今,这种文化交流依然在延续。如何将灿烂的运河文化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让文化走进社区,成为两座城市共同思考的问题。

钱江视频地产传媒研究中心总策划丁晓红作为嘉宾兼主持。她说,运河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生命的源泉、文化的根基,也是发展的动力。运河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让两岸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虽2000多年过去了,但运河作为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却从未改变。沧州与杭州,这两座因河而结缘的城市,将在打造“确幸社区”方面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将更好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现场,她就运河文化与生活如何融合、怎样将“确幸社区”的理念落到实处等方面不断发问。

沧州区域文化研究学者孙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叙述了运河对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哺育了一代代儿女,繁荣了两岸的经济与贸易。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水,就失去了灵动。历史上,受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因素影响,运河也曾有过衰落。2022年,随着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美景再现运河之上。大运河穿城而过,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围绕“文化如何走进社区”这一主题,绿城·凤鸣潮阳项目总经理陈为提出了打造“确幸社区”的新理念,为沧州文化社区建设打开了一条全新路径。绿城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深受人们欢迎,靠的就是对文化的坚守。“我们建的是房子,留下的是艺术作品。”陈为说,从中可以读懂绿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绿城·凤鸣潮阳项目落地沧州后,他没有忙着马上开工建设,而是走进沧州大街小巷,来到博物馆、图书馆,更加深入地了解沧州。

他说,了解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才能为沧州人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在绿城杭州馆,有最新的产品展示区,居住者可以在这里品阅生活、品阅城市、品阅人生。绿城·凤鸣潮阳项目也会以沧州历史文化为依托,将深厚的运河文化融入社区建设中。

沧州孔子学会会长孔繁义在发言中指出,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大运河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拼搏精神,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等,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他希望,文化学者走进社区,把大运河文化带给社区居民,让百姓能够领略到大运河文化的魅力。同时,文化学者走进社区,也将挖掘出更深厚的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活动现场,绿城物业服务集团北方区域常务副总经理、河北公司总经理鲍远斌讲述了一则生动的故事。绿城的小区本来没有游泳池,是因为负责人听说小区有一位业主溺亡后心生感慨,提出在每个小区建设一座游泳池,让小区里的孩子都学会游泳。这才有了“海豚计划”。而这只是绿城坚守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绿城成功打造了“海豚计划”“10点半课堂”“踢球去”“绿苗计划”等多个项目,涵盖养老、医疗、教育等多个方面。他们相信,那些关于爱与温暖的坚守,更有力量。

绿城物业服务始终以“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引领服务、花儿绽放”16个字为服务核心,让业主感受到温暖与关怀。鲍远斌认为,小区不仅是居住地,也是传递文化的桥梁和纽带;让业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也是绿城物业的目标和责任。

随后,沧州市住建局物业监管科科长杨立明围绕打造“确幸社区”的意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历经几十年蝶变,沧州迎来了华丽转身,从生态环境到城市建设都有了崭新面貌。住房从过去的低矮平房变成了如今设施齐全的高层住宅,人们的理念也在不断改变。“比如,过去人们喜欢种菜、养鸡,还把这种生活方式带到了现代化小区中,但现在这种现象正在逐渐减少。这说明人们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他说,这也在无形中对物业公司提出了要求——不仅要在住宅环境、提供服务上下功夫,还要把文化引入到业主的生活中,提升业主的文化素养。绿城“确幸社区”理念的提出,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思路。物业公司应为业主搭建起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成为文化引领者。

共建:精心打造“确幸社区”

活动现场,沧州日报社与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双方代表签订共建协议——通过文化活动,让运河文化走进社区,汇文脉、聚人脉,搭建一个共通、共融、交流合作的平台,并让这一平台成为市民幸福、企业发展、城市进步的载体。沧州日报常务副总编张徽贞代表双方发起共建倡议,希望从杭州到沧州,绿城的人文情怀、格局理念与沧州的文化基因深入融合,以幸福为基点,让运河文化融入社区。

何为“确幸社区”?绿城·沧州凤鸣潮阳项目总经理陈为给出了答案。“确幸社区”是以“有服务、有生活、有文化、有健康”理念为宗旨,集运河文化、非遗文化等于一体的幸福人居环境。

“在人们传统的理解中,开发企业似乎只负责卖房子,房子交给物业后,物业的好坏就决定了业主生活质量的高低。然而,绿城是全程深入参与业主入住后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他说,从建“好房子”到创“好生活”,他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沧州日报社的这次文化合作,更将为绿城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运河通南北,双城映碧波。此次活动还特意增加了两城画家赠画环节。

于峰是欧中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会长。多年前,他曾到访沧州,漫步于大运河畔,运河独特的气质深深感染着他。这次创作《沧州—杭州运河图》,他融入了沧州清风楼与杭州拱宸桥的元素。他旅居海外多年,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

市文联副主席王君,带来了他和多位画家共同创作的运河长卷《大运沧州盛景图》(复制品)。随着画卷徐徐展开,画中的运河连接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王君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对运河感情深厚,运河的秀美灵动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这幅画创作于几年前,当时还没建起非遗馆、园博园,我们驰骋想象创作完成。没想到,画中的一切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他说。

双方都将画作赠给绿城·凤鸣潮阳,绿城·凤鸣潮阳委托方代表刘睿樨上台接受了画作。两幅画作、两座城市,因运河相牵、互连,也因运河串起悠久的历史文化。

参会嘉宾

畅所欲言话运河

沧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宝锁:

这次双城文化研讨活动很有意义。大运河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间的合作,希望以后合作的空间更加广阔,不仅局限于文化,还包括经济等方面,也希望报社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将沧州这张城市名片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沧州。

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会长李兴昌:

一条大河,流淌千年,贯通南北,把沧州、杭州连接在一起。举办这次活动,可以密切城市关系,共享城市文化、社会发展经验,互学互鉴,惠及民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个开放、包容、科学的系统化工程。这次活动关注“社区文化”建设,调动了大众参与的积极性,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让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大运河、热爱沧州。

沧州市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史丽娜:

无论杭州还是沧州,都是受大运河恩泽的城市。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到孙谔的“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都呈现了杭州和沧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繁华。这次活动启示我们可以从最小的渠道开始,把大运河的精神、特质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中,通过宣传、演讲、走读等各种方式,让人们了解大运河、呵护大运河,让运河文化家庭化、社区化、学校化、单位化,最后社会化,让运河的魅力再次显现,让运河沿岸的城市再次因河而盛、因河而强。

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副院长白晓清:

这次双城文化研讨活动,把两座有着绵长运河文脉的城市连接起来,把大运河文化和社区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形式新颖,内容新鲜。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沧州有着较为丰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可充分利用本地的大运河文化资源,为沧州社区文明建设赋能。如开展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化宣讲、书画展、摄影展、诗文朗诵会、知识问答等活动,以及设立大运河文化展窗、建立大运河文化展室等形式,让大运河文化走进社区,让更多居民了解运河文化、爱上运河文化,为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贡献力量。

沧州市女摄影家协会主席杨美华:

作为沧州市女摄影家协会代表,我有幸参加双城文化研讨活动,聆听来自沧州、杭州两地的专家、学者对双城共融运河文化的精彩研讨,感觉耳目一新。也对未来的社区发展充满了美好期待。相信通过双城的共建融合,一定会使沧州大运河成为百姓的幸福河。

沧州儒悦书院院长林如月:

这场活动真是一场文化盛宴。嘉宾、学者们深入探讨了运河文化与人文建设的紧密联系,如运河文化如何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等,还探讨了文化对社区幸福的积极影响。“运河奔腾岁月长,沧州古韵绽华芳。儒家经典传千载,日报篇章载誉扬。绿城助力宏图展,碧水连通四海疆。文化传承融翰墨,同心筑梦乐未央。”我觉得,运河文化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文化建设为社区带来的幸福活力,期待未来双方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策划:张徽贞 周红红 执行:齐斐斐 杨金丽 杨静然 寇洪莹

撰文:杨金丽 杨静然 齐斐斐 寇洪莹 摄影:魏志广 杨美华 版式:崔晓荣 任 雪 杨苗苗

2024-09-26 主办:沧州日报社 承办: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 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协办:绿城·凤鸣潮阳项目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千里运河 美好与共”沧州·杭州文化交流研讨活动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1436.html 1 寻脉千年运河 共话双城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