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海涛
下穿通道视野宽阔、路旁围栏焕然一新、交通标线整齐划一……一场秋雨过后,走在东风路铁西大街至千童大道段,新修建的道路更显整洁明亮。10月1日,我市东风路(铁西大街—千童大道)正式贯通,结束了东风路京沪铁路隧道“矮短窄”“通行难”的历史。
隧道中,一辆辆汽车接连驶过,昔日仅能容纳自行车、三轮车通行的狭窄桥洞,如今已成为双向四车道的开阔坦途。分段道路畅通关乎市民出行,更关乎民生福祉。东风路(铁西大街—千童大道)的贯通,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有力举措,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增强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性、舒适性,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增强了幸福感。
“刚来这边工作的时候,桥洞都不到一人高,那时大伙儿骑自行车过桥洞都得猫着腰。”家住新华区榕城小区的市民张发治,见证了这段“民心路”的沧桑变化。
退休前,东风路京沪铁路隧道是张发治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说起这个桥洞的变化,他如数家珍。“建狮城商场的时候,这个桥洞也跟着进行了‘改造’,加高的桥洞让大家终于能直着身子走路了。”张发治说道。
穿过刚刚贯通的东风路“新桥洞”,道路宽阔、路灯明亮,车辆穿梭、人员往来,一幅“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崭新图景映入眼帘。“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之前过三轮车都困难的小‘道洞子’,变成了现在宽敞的柏油马路,真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焕然一新的面貌让张发治感慨万千。
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离不开广大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他们用劳动“筑”就城市之美,用汗水浇灌城市拔节生长。东风路(铁西大街—千童大道)贯通项目提前完工,正是广大“工程人”日夜奋斗拼来的“辉煌战绩”。
进场道路狭窄、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面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千头万绪的难题,广大项目建设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见招拆招”将难题一一化解。
东风路下穿京沪铁路顶进框构工程,是建成桥涵的必要工序,也是整个东风路贯通项目中的重要环节。“为解决桥体顶进重量大的难题,我们不断改善施工细节,优化施工步序,充分抢抓具备作业条件的时间,高峰期推动施工现场数十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实现停人不停机,保证连续施工作业。”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实现高效施工,现场采用网格化管理,将施工作业任务细化至分钟,圆满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控制性节点;暴雪极端天气中,施工单位广泛投入机械设备,组织人员积极除雪,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项目正常施工;汛期施工期间,工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检查排水情况,放置警示牌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广大“工程人”战严寒、斗酷暑,最终让这条“民心路”旧貌换新颜。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将道路贯通工程作为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城市路网,此前已完成晴川路、永济路等56条道路贯通工程。东风路(铁西大街—千童大道)贯通项目是连通沧州火车站东西向的重要节点,是沧州火车站的重要疏解通道,其正式开通大大优化了沧州火车站区域交通网络,对完善城市路网布局、提升城市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大道如虹,架起为民服务的“连心桥”;路网延伸,畅通城市血脉的“微循环”。条条“幸福大道”,犹如长虹卧波,正激荡起沧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