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一早,马东亮步履匆匆来到运河区朝阳南社区卫生服务站,换上一袭白大褂,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十一”黄金周,为了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马东亮答应带孩子旅游的承诺再一次没有兑现。
“咳咳……”门外传来一阵咳嗽声。家住运河区荣盛阿尔卡迪亚新儒苑小区的居民刘先生,拄着拐杖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见到马东亮,刘先生面露喜色,“马大夫,我就知道你肯定没歇班。我这阵子一直咳嗽,您快帮我瞧瞧。”马东亮忙扶他坐下,拿起听诊器认真为他检查。
运河区朝阳南社区像刘先生这样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不少。为了方便居民就近看病就医,马东亮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入秋后,天气干燥,日夜温差较大,近期感冒咳嗽的居民明显增多,昨天一天就接诊了数十名患者。”
马东亮原打算趁放假带孩子外出游玩,可昨天他一连接到几通电话,这些电话都是呼吸道出现问题的患者打来的。就这样,他再次取消了外出的计划。
为了服务更多患者,平日里,他每天下午2时后才吃午餐,为的是留出中午这段“宝贵”时间,给下班、放学后赶来的患者看病。假期里,马东亮更是三餐没有定点。这天,他忙碌了六七个小时,赶上不忙的时候,才抓紧吃几口饭。“其实要说付出,我们这个行业都一样。穿上白大褂,就意味着责任。”说着,又有一位患者上门,马东亮忙放下刚吃了一半的午餐,细心询问起患者的病情。
一天下来,马东亮累得直不起腰。钟表指针指向下班时间,他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坚持诊治完最后一位患者。在这位患者离开前,马东亮不忘大声叮嘱:“大姨,如果晚上发烧,你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好!”听到马东亮的贴心嘱托,李女士笑着点点头。她说,社区卫生服务站有这样一位好大夫,她感到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