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雪 本报通讯员 孙 洁
日前,位于东光县灯明寺镇东于村的“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迎来了一批参观的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认真倾听着发生在东光大地上的一个个红色故事。
东光县灯明寺镇东于村是革命老区,“萧华三打灯明寺”战斗曾发生在这里。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东于村建立了东光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同年,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萧华,在冀鲁边抗日根据地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抵御外寇,在灯明寺东于村三次痛击日伪军,留下了“三打灯明寺”的传奇故事。这段故事不仅被拍摄成电影,还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志》。
近年来,东于村依托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创建工作,规划建设了“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并对村庄街道进行绿化、美化。“在市、县老促会的帮助下,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我们村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无偿捐资200多万元帮助村里建设纪念馆。”东于村党支部书记于炳栋说,纪念馆于今年4月正式开馆,馆内《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武装的建立》《萧华三打灯明寺》等八个展览板块,详细记录着东光大地上发生过的抗战故事。此外,灯明寺镇还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拓宽硬化了东于村道路。如今,“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已成为东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于炳栋告诉记者,在推动乡村振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东于村也有自己的打算。“过去,我们村有传统馒头房,村民们有制作签子馒头的手艺,我们打算把这一手艺传承发展好。”于炳栋说,他们重新打磨“东于馒头”品牌,盘活了村东南500平方米闲置土地,建起了面食加工厂,并购置了一体化全自动馒头机、全自动挂面机等设备。“我们主要生产销售馒头、挂面等产品,带来的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村庄建设。”于炳栋说,“东于馒头”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收益。加工厂还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带动村民增收。
在东于村,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介绍,2021年,东于村获批为“河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2023年成功入选全省“红色村庄试点村名单”。“我们积极推动东于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同时,依托红色资源有效带动全镇各村庄发展。”灯明寺镇党委书记付瑞霞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灯明寺镇进一步擦亮“红色沃土、革命老区”的金字招牌,通过红色党建引领、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带动等方式,积极探索出一条“多彩之路”,让老区焕发无限活力。下一步,灯明寺镇将因地制宜盘活各类要素资源,以“组团式”帮扶赋能乡村振兴,做好红色资源文章,让红色村庄焕发振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