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第03版:03

金秋好“丰”景 农民收获忙

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报通讯员 刘佳佳

连日来,沧州市800余万亩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广大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收获作物。

记者日前在位于青县的河北汉青种业有限公司的高粱田里看到,拖拉机在田间慢慢行进,农民在拖拉机两边快速割下高粱穗,并把高粱穗抛进拖拉机的车斗中。一辆拖拉机的车斗装满后,立即开往晾晒场,另一辆拖拉机紧接着跟上来,如是往复。“我们这里种的是育种高粱,总共有4000多亩。为了增加出芽率,我们全部采用人工收获。”汉青种业总经理陈杰说,他们繁育的高粱种子中,有11个品种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复核,实现备案登记,还有5种正在申请登记,现在每天有30多人在田中收高粱。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自来屯片区,5台玉米收割机来回在农田里穿梭。只见玉米植株连秆带穗被卷入收割机中,经过收割、摘棒、秸秆粉碎等作业程序,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倾泻而出,“跑”到收割机后边的箱式运粮车上。随后,秸秆打捆机将秸秆“吞”进“肚子”,又“吐出”一个个方形的秸秆包。这些秸秆将被用作青储饲料。

“我们用大型收割机不到20分钟就能完成一亩玉米地的收割作业。今年玉米采取宽窄行密度播种,亩产达到500公斤。”孟村金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各级农技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但给他们推荐了耐密植、中大穗型品种,还在玉米生产期间,多次到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让当地玉米种植水平整体有了明显提升。

今年,我市农业部门以技术推广作为重点内容,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引导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同时积极开展玉米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推广,向农民推介东单1331、黄金粮MY73等适宜我市播种的玉米品种,并通过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助力玉米增产增效。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秋收已进入高峰期,各类农机在田间穿梭。为进一步提升秋收秋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市农业部门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和推广,还组织了秋收技术培训班,开展农机操作技术、机收减损技术以及维修保养知识培训。截至10月8日,全市共培训机手、修理工1.8万人次,检修各类机具4.8万台次,出动各类机具4.4万台(套),机收玉米428.5万亩,机播冬小麦46.1万亩。

2024-10-09 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报通讯员 刘佳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2161.html 1 金秋好“丰”景 农民收获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