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第05版:05

刘恩森:做大运河的守护者

■ 本报记者 康 宁

刘恩森在运河边捡拾垃圾。

参与大运河景观带建设,做志愿者,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守护大运河……47岁的刘恩森与大运河的故事很多。作为土生土长的沧州人,运河边的一草一木,已深深扎根在他心中。

刘恩森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夏日的傍晚,他和小伙伴下河摸鱼、游泳,嬉笑打闹。他还时常端着饭碗,坐在运河边,吹着凉爽的风,边吃饭边欣赏运河美景。那时的运河,水清岸绿,芦苇丛生。

2000年,刘恩森到沧县捷地回族乡政府工作,运河是他上下班的必经之地。彼时,河床干涸,河岸道路坑洼不平,往日美景不再。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道清淤、沿线绿化、生态廊道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让沧州段大运河重焕生机。刘恩森参与了工程建设,他负责捷地段大运河工程建设的会议纪要、工程进度监测、绿化设计等工作。

看着大运河一点点变美,刘恩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昔日脏乱不堪的城中村与菜地变成鸟语花香的公园;曾经破败的河岸也焕然一新,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刘恩森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他开始做一名保护大运河的志愿者,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守护着大运河。

他向居民发放宣传页,宣传运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行走运河时,遇到白色垃圾,他会捡拾起来;看见杂乱的树枝,他会修整一番……大运河的一草一木,他分外珍惜。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在捷地回族乡傅家圈村担任包村干部的刘恩森,对守护大运河又有了新想法——发动周边村民保护大运河。如今只要去村里,刘恩森就给村民讲沧县段运河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底蕴,并带领村中志愿者和部分村民去大运河边,一起巡河护河、捡拾垃圾、清理杂草……

2011年,沧州市第八届半程马拉松比赛暨首届大运河桃花节上,刘恩森担任活动志愿者,为参赛选手、游客提供服务。选手脚抽筋了,刘恩森赶紧送来药物;游客想要了解景区历史,刘恩森耐心解说……他想让更多游客认识沧州、了解大运河、感受沧州人的热情,尽管很累,但他却感觉很幸福。也正是在这次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些长跑爱好者。赛场上,这些选手的拼搏精神点燃了刘恩森的跑步热情。自那时起,刘恩森开始练习长跑。一年后,他站到了沧州半程马拉松赛道上。

一路奔跑,一路风景,刘恩森对大运河有了更多直观的感受。运河两岸绿树成荫,千亩桃花摇曳生姿……刘恩森经过王希鲁闸所水利研学公园、捷地御碑苑景区、捷地闸所、傅家圈千亩桃园……从志愿者到长跑选手,他领略了不一样的运河美。追逐大运河的四季风光,成为他不断向前的动力。

2024-10-09 ■ 本报记者 康 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2170.html 1 刘恩森:做大运河的守护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