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出生的献县人于涛,17岁时为了生计到天津打拼;22年后,他以天津市河北沧州商会献县(分)商会(以下简称天津献县商会)会长的身份回到家乡。在助力当地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中,于涛不遗余力。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落地献县。
1
多地奔走的“好媒人”
前不久,献县县政府与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献县合作建设中农联—京津冀(献县)智慧冷链农博城项目。此项目计划建设电商大厦、现代农业国际展示展销中心、大宗涉农品类献县集散基地、智慧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等,将有力促进献县及周边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项目顺利签约,离不开于涛从中牵线搭桥。
于涛是献县郭庄镇大郭庄村人,现任星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23年,天津献县商会成立,于涛当选为会长。“目前已有200家企业加入了商会,这些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在天津打拼的献县籍人士。商会成立后,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责任心更重了,都希望能为献县招商引资、加强两地合作交流作贡献。”于涛恳切地说。
在一次会议上,于涛得知献县有招商引资的计划,目标企业是和本地主导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了解情况后,于涛当即联系了中农联晟迈(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家企业在我国西南部搞的现代农业项目很成功,或许这正是献县需要的。”
在和对方洽谈的过程中,于涛发现,对方对在北方建设此类项目的意愿并不强,甚至不知道献县这个地方。但于涛没有放弃,而是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乡。
“献县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环京津冀都市圈,距离雄安新区不足80公里;献县近几年大力发展精品果蔬产业,果蔬种植面积达到9.5万余亩,每年可向京津冀市场供应新鲜果蔬40余万吨,同时,年产金丝小枣20万吨……”于涛将献县的发展情况一五一十地介绍给对方。“最后,献县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给他们吃了‘定心丸’。”于涛高兴地说。
当选天津献县商会会长以来,于涛外出30余次,出差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作为一个献县人,能为家乡作点贡献,很自豪。”于涛满是诚挚。
2
服务企业的“贴心人”
于涛外出打拼的时候只有17岁。
为了生计,他来到了发展机会更多、离家较近的天津,选择从市政设施销售做起。没有销售经验,也没有人脉,于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他回忆说:“那两年,几乎每天都在寻找商机和碰壁中度过。”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如今,于涛旗下的公司蒸蒸日上,度过了艰难的创业时期,也熬过了同行业低价竞争的“激战”时期,因此,他明白经营企业的难,也懂得抱团取暖的好。
天津献县商会成立后,他将服务企业视为自己的职责。
今年,为了助力会员企业壮大发展,在于涛等商会工作人员的努力协商下,沧州银行献县支行与天津献县商会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为天津献县商会授信2亿元,解决了一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到中建八局需要基材基配,于涛积极推荐献县本地企业……“为了增强商会的凝聚力,我们组织会员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郊游促发会等活动,并对商会如何发展开展深入探讨。”于涛说。
“今年是商会成立第一年,好多地方还不完善。在交流中,我们得知在天津的一些献县人面临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未来我们计划成立专门的医疗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不仅服务会员单位,也面向献县老乡。”于涛展望说。
3
情系家乡的“见证人”
在天津打拼22年,于涛慢慢在那里扎深了根,回献县的次数越来越少,家乡好似成了异乡。
再次回到献县,好好打量这个从小生活的地方,于涛才惊觉记忆中的家乡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路变宽了、路灯亮了,尤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我们村的环境可好了。”于涛很自豪。
今年年初,于涛把星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迁回献县郭庄镇 。曾经的他从这里走出去,孤身一人,如今,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他带着资金和项目回来了。“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来越深入,在家乡同样有很好的机会,还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就业机会,何乐而不为呢?”于涛说,不仅仅是他,他的几位朋友也在这几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乡发展。
再次回到家乡,于涛不仅是一位企业经营者,还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7月底,于涛和商会一行人来到献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给贫困生每人送去2000元助学金;同时,由商会出资,对献县求是学校考上北大、国防科技大学的优秀学生每人资助一台电脑。
“有了天津献县商会这个平台后,在天津飘着的献县人就有了家。商会是连接两地的‘枢纽’,我要在更多的方面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