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宁美红
挖红薯、去泥、分拣、装袋……眼下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记者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柳林庄村的众健家庭农场时,农场负责人王丙河正忙着收获红薯。
“俺这块地是沙土地,特别适合种红薯。俺从30来岁就开始种红薯,到现在种了20多年了。种红薯,俺门清。”王丙河笑着说。
王丙河是个“红薯迷”,他的女儿是最好的见证者。
“这些年,我爸种的红薯除了在商超销售外,其他的都是在网上卖的。这不,刚才又有顾客在网上向我订红薯呢。”王丙河的女儿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满是自豪,“我爸种红薯劲头足,每年都琢磨哪个品种口感好、营养高。他年年试种新品种,没少折腾。”
听完女儿这番话,王丙河笑了。“我种的冰糖哈密蜜薯,顾客的反馈特别好。”王丙河继续说道,“冰糖哈密蜜薯吃起来糯而不水、粉而不干,尤其是烤熟后,还有一股清甜味。去年,我种了10来亩冰糖哈密蜜薯,每亩地收了1500余公斤。这种蜜薯贵的时候每公斤能卖到4元钱,供不应求。”
为了种出好吃的红薯,王丙河没少花费心思。今年,在30多亩红薯地中,王丙河又试种了榴莲蜜薯这个新品种。“这种蜜薯的口感细腻,与榴莲肉的口感相似,因此得名。”王丙河从田间拎起一串红薯展示道,“看目前的生长情况,我估计榴莲蜜薯的产量应该不差。这款蜜薯出土后,每公斤能卖到2元钱。”
除了追求表现优秀的新品种,王丙河还不断探索绿色种植模式。“10多年前,我去人家的红薯储藏室参观,看到那里的红薯个头大、少有虫子眼。我一算,觉得在管理中得用不少药剂才能收获这么漂亮的红薯。打那会儿起,我就想着种点儿健康的红薯。”他说。
为了种出优质红薯,王丙河不仅用生物菌肥代替化肥,还尽己所能减少药剂的使用量。为红薯地除草,他也坚持不打除草剂,都用人工除草。同时,他还注意在冬季时深翻土壤,用物理方法杀掉虫卵。“虽然种植成本增加了不少,但是红薯的品质更好了。俺种了这么多年红薯,就想产出让人们吃了还想再吃的好红薯。”
由于品质好,王丙河种出的红薯每公斤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多卖一两元。王丙河还不时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分享种植经验。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种植业,产出优质农产品。”王丙河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