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洋
日前,记者走进东光县龙王李镇小李村,看到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一台台小型挖掘机正在麻山药田里挖着沟槽,随后,农民们将沟中一根根裹着泥土的麻山药采挖出来,进行分拣、包装、装车。
“看,今年这些山药长得多好,根根饱满,一根足有一米长。”在采挖现场,今年60岁的农民赵敬捧着一根麻山药向记者展示。
赵敬说,她家有12亩土地,今年全部流转出去,承包给外地一家家庭农场管理。“每年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麻山药成熟后,我还能到这里打工,帮忙挖麻山药,一天能有80元收入。”赵敬说道。
据农场负责人艾双宝介绍,今年是他们在小李村种植麻山药的第二年。今年麻山药长势很好,预计亩产量可达3500公斤。
近年来,龙王李镇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开发等模式,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种植模式。
“包括小李村在内,龙王李镇大部分土地属于沙质土壤,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好,特别适宜种植红薯、西瓜、花生等作物。”东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洪亮说,这些农作物不但长势好、易管理,而且产量高,备受当地农民的青睐。
除了这些农作物,小李村还将目光瞄向其他前景好的农产品。据小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武忠介绍,有一次,村里人听说保定、衡水等地适应当地沙质土壤的实际,大力发展麻山药种植,取得良好效益,小李村部分农户也打算在本地尝试种植麻山药。
为此,小李村专门邀请相关农技专家来村里考察,并引入保定、衡水等地有种植经验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来村里投资,大力发展麻山药规模种植。
2022年,小李村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试种了80亩麻山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2023年,小李村继续引导相关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扩大种植规模,麻山药种植面积达153亩。今年,村里麻山药种植面积发展到230亩。“麻山药从3月份开始种植,10月中旬开始收获,收获时间预计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李武忠说,麻山药既能卖到周边的蔬菜市场,又可以卖给全国各地的食品生产企业、医药公司,不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