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千年古道,历史在这里延续……”
这是任丘残障人士文革在日记《双拐下的行游》中写下的内容。从去年9月开始,她和残障朋友们用双拐丈量祖国大好河山,行走了西藏、湖南、江苏、浙江、上海、新疆、贵州等地。她发布的行游日记,不仅展示了各地的美丽风光、人性化的服务措施,还展示了残障人士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精神面貌。
文革是任丘市爱心组织张华绿色家园会长。自从2002年加入家园后,她就投身公益事业,竭尽所能带领残障人士和志愿者在助残、助老、助困、助学等方面奉献爱心,感动了很多人。2023年7月,张华绿色家园创办的残障人士墩布厂因种种原因不再经营。文革和残障朋友们从此有了闲暇时间。他们决定,虽然行动不方便,也要行走四方,领略祖国大好山河。
经过精心策划,文革把第一站选在了西藏。在拉萨,当游客们看到他们拄着双拐,朝布达拉宫行进时,都不由自主地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从那时起,文革边走边记,至今已写下近万字的行游日记。
他们相信,旅游也是挑战生命的方式之一。在西藏自治区林芝,文革写下:“西藏,行者心中的天堂,更是旅行者在天地之间,追求自己梦想的地方。”在湖南省张家界,她给累得气喘吁吁的同伴鼓劲:“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心有多高,路就有多长。”在贵州省娄山关,面对问他们累不累的游客,文革回答:“说不累是瞎话,可我们已经来到了这里,就不能留下遗憾。”
“一路上多亏了文姐,不然,我们很难坚持下来,更不可能去这么多地方。”残障人士张佩峰说。
“行万里路的过程,也是我们感受温暖的过程。”文革说,一路上,不少陌生人看到他们拄双拐或坐轮椅游玩时,都会主动伸手相助。尤其令他们感动的是,全国铁路部门那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服务举措。她介绍,无论坐高铁还是普通火车,只要提前72小时报备,铁路工作人员就会提前准备好轮椅,一路护送他们进出车站。到杭州游玩结束、坐火车离开时,他们需要换乘4次地铁,每次换乘,都有工作人员接送,最后将他们送到了车站。“亲身经历后,我才体会到,现在残障人士出门真的是太方便了!”71岁的于秀萍说。她也是这支残障人士旅行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文革介绍,参加旅行的残障人士共5名,都是张华绿色家园的会员。他们自强不息、乐观坚强的精神,也经常感染其他游客。在贵州爬山时,一位年近六旬的游客中途想打退堂鼓,看到他们后深受鼓舞,最终和他们一起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