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4年10月24日
第07版:07

杂技小院 守住杂技文化根与魂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独轮车、石锁、木桶……走进吴桥县于集镇的一座杂技小院,一件件百年藏品厚重沧桑,向人们讲述着老一辈吴桥艺人弘扬杂技文化的故事。

小院的主人于金生是杂技世家的第十八代传人,也是吴桥杂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自己成长的院落里建一个杂技小院,一直是他的梦想。

“术业有专攻,技艺得传承,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于金生的想法简单而坚定。他注重保护与传承杂技技艺,在他看来,杂技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技艺,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2022年,于金生的杂技小院正式落成,通过百余件展品向人们娓娓讲述吴桥杂技的发展历程,展示古老技艺的活态传承。

为更好挖掘吴桥杂技文化资源,吴桥县依托杂技文化能人,建成一批杂技小院,打造展示杂技文化、传承杂技技艺的平台,集聚起资源、人气,激发了杂技文化振兴的活力。

除了具备展示功能的杂技小院外,吴桥县还建设了一批培养杂技艺人的小院,供学员们在小院里生活、苦练功夫、传承技艺。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杂技艺人何书胜的杂技小院时,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基本功训练。一个学员把一个个凳子摞起来,练习着高空倒立;两三个学员正在练习高空抛球,将一个个小球抛起又接住;几个学员练习钻圈,从不同方向跃起,交替着从圈中穿过……

“每一个精彩的杂技节目都是苦练和汗水换来的,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何书胜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杂技贵在坚持,靠的是不怕吃苦。

何书胜4岁就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杂技,已经在小院里度过了70余个春秋。他带领子女和徒弟们一同研究中国传统杂技节目,推陈出新,弘扬杂技文化,传承杂技技艺。在这个小院里,他创作的魔术《大变活人》与女儿何金花表演的杂技《走钢丝》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批批学员走进小院学杂技、练杂技,又走出小院把精彩的节目带向远方。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杂技不只是肢体艺术,也有着深刻的内涵,体现着一代代杂技艺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像院里这棵老槐树一样,一直积极向上生长。”何书胜站在院里的老槐树下介绍,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的是杂技艺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唯有将这种拼搏精神传承下去,才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表现出杂技对“惊险”的“拿捏”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吴桥县以杂技小院为依托,推进杂技文化传承,守住杂技文化的“魂”与“根”,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2024-10-24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4122.html 1 杂技小院 守住杂技文化根与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