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
第3R版:

方寸剪纸寄乡情

杨昆(44岁) 剪纸艺人、沧州市实验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

我接触剪纸艺术已经很多年了,第一任老师是我的姥姥。姥姥是剪纸高手,以前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她都会剪一些窗花贴在窗户上。那些窗花红彤彤的、花样繁多,可好看了。在姥姥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剪纸,并将这个爱好一直延续了下来。

多年前,我有幸结识了国家一级剪纸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间剪纸传承人宋保树。在宋保树老师指导下,我的剪纸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家乡文化、增进对家乡的感情,我在学校开设了非遗剪纸社团。学生们非常喜欢这项技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不少自己的奇思妙想,比如将剪纸作品制成冰箱贴、装饰画等。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学校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服装设计展,我和学生们结合沧州文化元素创作了一些剪纸作品,并将其装饰在服装上。学校师生当起了“模特”,他们穿着这些特制的服装走在T台上,引得台下学生频频叫好。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报名参加非遗剪纸社团。

这两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沧州旅游。对于游客而言,沧州吸引他们的不仅有美食、美景,还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我在园博园承德园有一间剪纸工作室。每个周末,我都会去那里,通过剪纸艺术向游客介绍沧州。运河、铁狮子、南川楼、朗吟楼、清风楼……我把这些都融进了作品里,一边剪一边向游客介绍沧州的历史和文化。

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不少剪纸文创产品,比如冰箱贴、装饰画、筐篮等。

好多外地游客第一次来沧州,看到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作品,他们不仅特别喜欢,甚至有的人还把这些作品写进了旅游攻略。一位游客这样对我说:“能被你剪入作品的地方,一定最能代表沧州,我就‘跟着’你的剪纸作品走,这么游沧州准没错!”

这让我感到特别骄傲。以前,好多人觉得学剪纸没有用,不仅赚不到钱,还耽误时间。可谁能想到,如今,剪纸艺术不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更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沧州的窗口。

当然,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对自己提出了新要求——用手中的剪刀和红纸宣传家乡。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原点,而河间是现存《诗经》唯一传世版本“毛诗”的发祥地,同时也是《诗经》薪火传承的故里。眼下,宋保树老师正带着我和师姐妹们创作《诗经》系列作品。我们准备用剪纸艺术将《诗经》中的动植物、故事、成语展现出来,全套作品共计400余幅单品。

2024-10-26 杨昆(44岁) 剪纸艺人、沧州市实验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4265.html 1 方寸剪纸寄乡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