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能做什么?今年44岁的沧县退役军人杨凯军只做了一件事:把荒漠肉苁蓉移植到大运河畔的沧州。
10月23日,在杨凯军的带领下,沿着运河一路迤逦向南,在刘辛庄村的河滩地上,记者看到了一种新奇的植物:荒漠肉苁蓉。
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植物,却有“沙漠人参”之称。为了让“水土不服”的它们适应沧州的自然环境,5年来,杨凯军几乎倾注了所有精力。
移 植
杨凯军曾在空军某部服役,2012年退役后,选择了自主择业。2013年,得知战友们在新疆创业的消息后,他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巴州且末县,与8位老兵一起筹集资金,承包了5万亩沙地。经过多年奋战,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沙漠中种植了胡杨、红柳、梭梭等植物,接种荒漠肉苁蓉,不仅创造了万亩沙海变绿洲的奇迹,为当地提供了绿色屏障,还培育沙漠生态林、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看到当地农民收获肉苁蓉时欣喜的模样,杨凯军一下子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沧州。肉苁蓉可入药、可食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因为生长在大漠深处,它产量低、价格高,一般人很难享用。
杨凯军是沧县风化店乡大白头村人,从小和土地感情深厚。他突发奇想:且末与沧州纬度、日照都差不多,能不能把荒漠肉苁蓉移植到家乡,带动家乡父老增收,同时降低肉苁蓉的成本,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用得起?
荒漠肉苁蓉生长于沙地梭梭林中,还从来没听说其他地方种植过。战友们劝他慎重。他的态度十分坚定:“没试过怎么知道行不行?”
2019年秋,带着5000株荒漠肉苁蓉的母体——梭梭树苗,杨凯军回到了沧州。他把这些树苗分别种在了自家的5亩地里以及吴桥、东光的试验田里——此前,他已摸底调查了沧州各县市的土壤情况,最终确定了移植肉苁蓉的3个试验田。
他坚持用人工锄草的方式保持土壤的原真性,后来发现这样费时费力,就改用养羊、养鹅的方式锄草。他还根据降水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湿度的变化,随时调整种植方式。农民们都好奇地问:“你这是种的啥?怎么还这么麻烦?”
他回答:“这叫梭梭,以后会结肉苁蓉,经济价值可高呢!”
“我们能跟你种吗?”
“当然可以!不过这是荒漠植物,等我试种成功了,大家再种!”
再 战
那时候,杨凯军心气特别高——有多年新疆种植梭梭的成功经验,他觉得这不是难事。
从秋天到冬天再到第二年春天,梭梭树苗长势好得惊人。进入2020年雨季,连续遭遇数场大雨后,梭梭树叶变黄、枯萎,后来开始出现树苗烂根的现象。
杨凯军想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给树苗打针输液、调解土壤菌群比例、采用起垄控水技术……中间几度迎来转机,但到了2021年夏,几场大雨后,已经胳膊粗的树苗全部烂根。
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还是荒漠肉苁蓉本就不属于这里?
杨凯军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玉海请教。郭玉海沉默了一会儿后说:“听说青海还有一种荒漠肉苁蓉的母体,或许可以一试。”
那一刻,已经绝望到底的杨凯军又看到了希望。他马上定好最快一班去青海的火车。
在青海的大漠深处,他找到了荒漠肉苁蓉的另一种母体,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维塔娜”。
带着2000株“维塔娜”树苗,杨凯军又满怀信心地回到了家乡。依然是种植在露天田地里,不过多干预,让它们自然生长,适应沧州的环境与气候。有了移植梭梭的经验,这次移植“维塔娜”,他更加精心。2022年夏、2023年夏,“维塔娜”经受住了雨季的考验,杨凯军欢呼雀跃,激动得像个孩子。
母体移植成功仅仅是第一步,肉苁蓉能否顺利结果、成长,才是荒漠肉苁蓉移植成功的关键。
2023年夏,“维塔娜”结出第一批肉苁蓉。在此期间,他既当庄稼汉,又当植物“医生”,还当气象“专家”。多年来,他不仅学会了给树木诊断病情、打针输液,还学会了看卫星云图,判断天气变化,再通过控水等技术,像呵护宝宝般,黑白守护着肉苁蓉。
成 功
老天好像专门和他作对似的,2023年夏末,刚刚生长出来的稚嫩的子体——肉苁蓉开始出现腐烂现象。
那是他呵护了那么久才结出来的宝贝呀!他积极想办法,希望能尽早解决子体腐烂的问题。调节土壤菌群,不管用;改变种植方式,不管用……一个星期,结出来的第一批肉苁蓉全部烂掉。
“你们根本想象不到我当时的心情。”杨凯军说,那时,他刨开土,看到烂掉的肉苁蓉,不死心,再刨、再看、再刨、再看……直到看到最后一根烂掉的肉苁蓉。
面对那些数不清烂掉的肉苁蓉,他没有哭泣,更没有放弃。
铩羽而归,来年再战。
杨凯军进一步调整了种植方式和种植技术,2024年秋,终于成功收获肉苁蓉。
在运河边刘辛庄村的肉苁蓉试验田里,记者看到了杨凯军经历一次次失败移植成功的一株株“维塔娜”。这些树被深植在河滩地上。在树身部位,杨凯军用无纺布围起了一个高1米、直径1米的圆柱形沙土墩。深秋的“维塔娜”,叶子不再青绿,树干也不算粗壮,看起来毫不起眼。杨凯军用手刨开土墩里的沙土,不一会儿,四根肉苁蓉齐刷刷地呈现在眼前。
另外一株“维塔娜”开出了肉苁蓉花。说来奇怪,肉苁蓉虽然名字里带着“肉”字,它的花与果实却像化石般有着嶙峋之态。走在一株株“维塔娜”间,刚毅硬朗的杨凯军历数着肉苁蓉的优点,目光中透露出丝丝柔情。
深秋的风,打在身上,冷飕飕的。秋阳却很明媚地照在“维塔娜”树上。树影婆娑中,杨凯军穿行其中,阳光给他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圈。
记者问:“5年来,经历了这么多失败,有没有想过放弃?”
他很坚定地回答:“没有。因为我相信,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这才是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