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第02版:02

废旧老屋和房前屋后闲散地“变身”新风景

——献县安庄村见闻

安庄村的休闲广场。 赵艳青 摄

本报记者 刘 杰 本报通讯员 左大中

行走在献县淮镇安庄村街头,一个个小广场、小游园错落有致,不时映入眼帘。村民在这里唱歌、跳舞、散步,村庄充满生机。

村民马广霞每天吃过晚饭后,都会到距离家不远的小广场上溜达溜达。让她自豪的是,这个广场是她家无偿让出旧宅基地建设的。

“我家旧宅基地上有五间平房,建了有四五十年了,房子挺破挺旧的,只能存放杂物。”马广霞说。去年,安庄村“两委”准备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一个休闲广场,选址就在马广霞家老宅的区域范围。

老宅承载着乡愁,马广霞一家却作出决定,让出近300平方米的老宅,不要一分钱补偿款,支持村里建广场。“建广场对大家都有好处,要用到我家的地儿就让出来,没什么好想的。”马广霞笑着回忆起当时的决定,语气里依然没有一丝犹豫。

马广霞家的慷慨之举,在安庄村并非个例。村党支部书记刘万敏介绍,从2021年至今,全村有109户村民无偿让出自家的废旧宅基地和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块,用于村中街道打通和公园广场的建设。

安庄村有533户,近2000人。村里企业多,村民生活相对富裕一些,但以前环境落后,大街不整齐,小巷不整洁。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多方征求意见,决定要补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建公园或广场,需要场地。为此,村干部和党员统一思想,带头让出废旧老屋,不要一分钱补偿款,村民们也积极响应村“两委”号召。

村民冯树森在其他地点建了新厂房后,老厂房闲置下来。冯树森便把老厂房的地块全部让出来建广场。在他的带动下,村民苏红友和王建华积极响应,也让出自家房前屋后闲散地。大家齐心协力,才有了如今方方正正的“奉献广场”,这也是安庄村建起的第一个广场。

安泽湖、安泽涛兄弟俩长年居住在献县县城,在村里各有四间平房,他们主动把房子让出来,支持村里建小游园。村民张洪胜拆掉部分房屋,使村委会南面的“断头路”得以打通。村民李守龙把自家门楼拆了,腾出地方修排水沟。村民苏贻贵,为了门前的街道调直工程,拆了自家一间房。今年,村里建设北湖公园时,大伙儿主动拆掉房子周围的土台子,使工程顺利进行。

近几年,安庄村相继建设了迎宾园、学子园、厚德园、知耻园、中心广场、孝悌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基本实现“百米一园(公园)、两(条)街一场(广场)”。村里大街小巷不但全部硬化,而且四通八达。“接下来,我们还要建设法治园、人民园和文明广场。”刘万敏说。

村庄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安庄村“两委”前后7次修订《安庄村村规民约》,对村庄规划和公园广场维护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村干部通过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宣传鼓励村民爱护公共设施,维护村庄环境。

安庄村“两委”把每年评选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在文明实践广场进行展示,在村民中形成人人学模范、个个争优秀的良好氛围。在村中心的“学子园”,村“两委”把近10年来从村里走出去的近200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展示出来。这不但增加了村民们的自豪感,安庄村还因此被周边村民称之为“学霸村”。

“我们不但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还要打造旅游乡村,让更多人来安庄村观光旅游,体验农村新生活。”谈到安庄村的发展规划,刘万敏高兴地说。

2024-10-30 ——献县安庄村见闻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4538.html 1 废旧老屋和房前屋后闲散地“变身”新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