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第07版:07

盐山退休教师高秉剑致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

著书立说拍视频 讲好张锡纯故事

本报记者 哈薇薇

▲高秉剑正在录制“张锡纯故事”视频。

▼盐山张锡纯思想文化研究成果丰硕。

近几年,盐山张锡纯思想文化研究亮点频出,成果颇丰。《种菊轩诗草考注》《张锡纯生平考辨》《大医张锡纯》等一系列与张锡纯思想文化研究相关的著作相继问世,而它们的主要执笔人,就是年近古稀的高秉剑。

感佩大医精神

走上创作之路

高秉剑怎么也想不到,这辈子会和大医张锡纯结缘。6年前,当盐山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会副会长韩玉瓒找到他说明来意时,他还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家乡盐山竟然诞生过一位这么伟大的医者:张锡纯如一盏指路明灯,照耀指引着近现代中医人拨开迷雾,勇毅前行。

为提升盐山的知名度、美誉度,擦亮盐山中医药文化这张名片,盐山县继召开首届张锡纯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大会后,又做出了创作《盐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一辑的决定,其中张锡纯所代表的中医药文化自然是丛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谁能担起写作的重任?盐山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吕少军和副会长韩玉瓒同时想到了擅长写作的高秉剑。

“大家这么信任我,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高秉剑说。

当韩玉瓒把一套《医学衷中参西录》送给高秉剑作为案头研究的书籍时,高秉剑有些后悔接下这份工作。“当我翻开张锡纯的医学巨著时,震惊了,这么多的医案、医论、医理,我一个医学的门外汉,该如何入手,从何处破题?”高秉剑在两位会长的鼓励和协助下,及时转变了观念。

“越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我就越觉得张锡纯伟大,他的愿力是济世活人、是让中华医学在世界大放光芒,他的品行高洁、志向远大,这些都深深地感动了我。”高秉剑在书中的无数个医案中,看到了一个为贫苦百姓施医施药、怀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张锡纯;一个数次亲尝药物甚至是有毒药物,只为给病人带来一线生机的张锡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在瘟疫横行时屡起沉疴的张锡纯。这些都成为了高秉剑要写好张锡纯的动力。

高秉剑说,张锡纯生活的时代距今虽不过百余年,但若要如实还原他生活的足迹,也非易事。有压力就有动力,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高秉剑、韩玉瓒等人沿着张锡纯在世时的生活轨迹进行了多处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历史资料,考证了很多故事传说;同时对张锡纯与部分生前同道、友人、弟子等的书信往来及相关史料进行了深入挖掘,对部分医案进行了细节还原,尽可能地展现张锡纯丰富、不平凡的一生。

抽丝剥茧

找寻故事背后真相

考证各种资料的过程中,张锡纯“九曲十八弯”的人生经历在高秉剑的面前铺陈开来。高秉剑在书里这样陈述:“了解张锡纯的人,多半都知道他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大医’,他写下了一部书《医学衷中参西录》。可很少有人知道——他舍生忘死地参加过义和团,当过代数教师,还参军转战南北。在那个中华民族最危难屈辱的年代、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岁月,张锡纯的人生也因之‘九曲十八弯’……”

当考证到1913年,张锡纯随军转战到大名时,一段真实的故事,让高秉剑对张锡纯肃然起敬。那年,黄河泛滥,一个来自灾区的10来岁的孤儿流落到大名,病饿垂危,看起来十分可怜。张锡纯二话不说就把他带回了寓所,并收为义子,取名张俊升。俊升成人后,张锡纯助他成家立业。家乡和身世一直是俊升的心病,张锡纯多年不懈地帮他寻找,直至逝世前,终于查清其为河南滑县卢姓,遂为其改名卢俊升。

写作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写到忘情处,高秉剑经常忘记时间,有时写着写着天就亮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最终变成了两本沉甸甸的著作——《种菊轩诗草考注》和《张锡纯生平考辨》。

步履不停

再写《大医张锡纯》

循着当年张锡纯的足迹,感受他报国无门的愤懑、胸怀天下的气度、医者仁心的品格、体恤百姓的悲悯,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震撼着高秉剑的心,而这种感动,又激励着高秉剑继续创作。2020年8月,围绕张锡纯创作的45集电视剧剧本初稿完成。2023年10月,《盐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二辑出版,由高秉剑、韩玉瓒、吕少军共同创作的《大医张锡纯》名列其中。

《大医张锡纯》以《医学衷中参西录》和《种菊轩诗草》为蓝本,兼采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详实地记述了张锡纯从“中西汇通”入手,创造性地提出“衷中参西”的过程。书中记述的160余个医案情节,皆源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再现了张锡纯时刻为病患着想、亲尝药物、精当用药、就地取材、衷中参西、洋为中用、勇于创新的行医历程与注重预防、医养结合的行医特色。

“创作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医案和人物全部来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当然,为了可读性更强,在细节的处理上采用了文学性的写法,力求更加生动。”高秉剑介绍创作心得时说。

“我浏览了《大医张锡纯》书稿,觉得这本书基于历史文献、文物和当代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用纪实写实的手法,言之有据,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再现了张锡纯济世活人的大愿力和‘实事求是,与古为新’的大成就,阅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国医大师李佃贵这样评价。

化身讲书人

全家齐上阵

尽管张锡纯思想文化研究在文字上已经有了一系列成果,但高秉剑并不满足。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网上刷视频、搞直播,触发了他的灵感。何不把张锡纯的故事也录成视频,发到网上,让张锡纯思想文化宣传搭上现代传播的高速列车?

说干就干。他买来药橱、常见中草药、药罐、炉子、煤油灯、书简、扇子等拍视频需要的必备物品。可就他一个人,还是干不成。于是他拉来了从事视频拍摄、制作工作的儿子、儿媳,成立了张锡纯故事视频制作小组。

7月14日,第一场录播“为什么要讲张锡纯”上线“今日头条”。令高秉剑没有想到的是,当天点击量破万,这更增加了他要以这种方式宣传张锡纯思想文化的信心。

“通过视频的方式,更多的人知道了盐山有位大医叫张锡纯,对中医药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提高收视率,高秉剑用评书的讲述方式,设悬念、抖包袱,声音初听还真有几分单田芳的感觉。当他穿上中式服装,坐在提词器前时,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讲书人。

为了提高视频画质,高秉剑还和儿子一起去户外拍摄各种可能用到的镜头,比如大海、芦苇荡、本地中药材等。甚至为了拍出刚刚熬好冒着热气的中药汤,他还架起炉子、点起火,实打实地熬上一碗货真价实的中药。今年夏天,高秉剑和儿子驱车千里去了东北,他们一路走,一路拍,不仅亲身体验了张锡纯当年在沈阳立达医院从医期间的心路历程,而且拍了很多长白山附近的中草药,为后续的视频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截至目前,高秉剑在家人的帮助下,已经制作完成了8期张锡纯故事的短视频,粉丝数已达3.6万个,点赞量近70万次。“我要把这种宣传方式继续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张锡纯,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高秉剑谈起未来的张锡纯思想文化研究和宣传有些激动:“大医精神需要弘扬,宣传好张锡纯,我辈责无旁贷。”

2024-10-30 本报记者 哈薇薇 盐山退休教师高秉剑致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4572.html 1 著书立说拍视频 讲好张锡纯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