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孔宗曾派亦难穷,
未悟如何辏得同。
慎独其严四个字,
长途万里任君行。
其二
人传有道在东扬,
我意云何喜欲狂。
一叶扁舟二千里,
几声嘤鸟在垂杨。
赏析:
耿橘主理学,故诗多理学气。而此诗则是把理学所讲之“道”作为送别主题,送上祝福与期望。因此,若要理解此诗,需要对其学术主张有个简单认识。其诗中的方鸣秋,曾在耿橘做主讲的虞山书院学习,可视作耿橘的弟子。周海门,即周汝登,他是罗汝芳的学生。罗汝芳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是《明儒学案》中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周海门也属泰州学派。以罗汝芳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深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提出“赤子之心”的说法,认为人人都有赤子之心,做学问“不在心中,也不在心外”“只合时时照管本心,事事归依本性”。耿橘虽入《东林学案》,但其主张却与东林微有不同。也就是说,耿橘的学术主张更类同于泰州学派,如其“求心所在,不若求心所不在”“要知真性是我”诸语。
其一,孔宗曾派,谓圣人之道,其难以穷尽也。但圣人之道虽难穷,耿橘却也主张人人都可做圣人。但前提是要“悟”,如果没有悟到学问真谛,那就像车轮上的辐条一样,不能聚集到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辏”。这里作者只不过是把学问的真谛比喻成了“辏”,如果“辏”不成,那一根根的辐条就散架了。这是在讲为人做学问要有个中心的思想信念,所以后两句把“慎独其严”作为送别的叮咛送给方鸣秋。他这里叮嘱自己的学生,要做到“慎独其严”,那么就可以“长途万里任君行”了。
其二:是诗人替学生感到高兴的一首诗。“人传有道在东扬,我意云何喜欲狂”。“东扬”,意为东扬州,即指泰州。学生要去泰州求学访道了,而且泰州学派的周海门先生学问了得,又与自己的学术主张相近,所以耿橘委实替方鸣秋感到高兴。“喜欲狂”,简直是要手舞足蹈的样子。所以在这种欢愉的心情下,诗人才写出了“一叶扁舟二千里,几声嘤鸟在垂杨”的诗句。
吕永森 齐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