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第03版:03

我跟《沧州日报》学写作

叶光起

我是一名农民,今年68岁,家住南皮县乌马营镇东五拨村。

高中毕业后,我就回到村里务农,修河、挖堤、赶车、犁地等样样都干。两年后,我被推荐担任村委会会计。后来我又任职村党支部委员,一干就是几十年。其间,我一直喜欢读书读报,尤其喜欢看以沧州的人和事儿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沧州日报》。

许是经常接受《沧州日报》的文化“洗礼”的缘故,我慢慢对写作产生了兴趣。2020年春节前,我尝试写了一篇有关过年的文章,村里认为写得不错,便用大喇叭播出。令我始料不及的是,这篇稿子播出后,反响很好,还受到了镇领导的肯定,并在全镇进行广播。

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这么多人的好评与认可,我十分高兴,写稿的兴致更加高涨。有一天,有位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沧州日报》的一位记者。听说我喜欢写作,这位记者便一直鼓励我,还经常给予我指导和帮助。

2020年夏天,村里一名退伍军人成功考研。我觉得这件事儿很有新闻价值,当即决定以此为题材写一篇文章,给《沧州日报》投稿。

为了让这篇作品语言精练、条理清晰,我反复和采访对象沟通,还向记者朋友请教,反复修改文章内容。最终,我用了一天工夫完成了这篇题为《退伍兵朱坡靠好政策考上研究生》的新闻作品。当我把稿件交给编辑的时候,我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令我倍感惊喜的是,不久后,我的稿件真的发表了,并且刊登在《沧州日报》的头版。这是我在《沧州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看着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刊发在报纸上,我激动万分,特意把这天的报纸珍藏起来。

从那以后,我对《沧州日报》的感情更加深厚。每天利用报纸看新闻、学习写作的劲头儿更足了。因为工作原因,我常去镇上开会,与其他村的人碰面的机会越来越多。每逢遇到他们,我都会和他们聊最近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挖掘新闻线索,再利用闲暇时间与当事人碰面,了解详细情况,写成新闻稿件,发给《沧州日报》的编辑。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共产党员刘治芳 走到哪里哪发光》的稿件。这篇稿件在《沧州日报》刊发后,还被上级媒体转载,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几年来,我在《沧州日报》编辑、记者的鼓励和指导下,有10多篇稿件见诸报端。《沧州日报》在给了我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为我宣传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供了平台。今后,我会持续关注《沧州日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邢程∕整理

2024-10-31 叶光起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4682.html 1 我跟《沧州日报》学写作 /enpproperty-->